陳廉燕
盡管初中和高中是中學的兩個階段,但是由于兩個階段的目標和要求不同,導致兩個學段之間的教育內容、教法以及對學生邏輯思維要求等有很大的差異,故而兩者之間出現“脫節”問題。不少初中成績優秀的學生由于學習“銜接”不上而成績下滑。本文將就初高中數學教學教材內容中出現的”銜接”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
一、初高中數學教材內容方面的差異
1. 高中數學語言更抽象化
相較于初中而言,高中數學在數學語言抽象程度大大提高。初中數學教材偏重于實數集內的運算,教材中每一新知識的引入往往與學生日常生活較為貼近,且形象生動,并從感性認識逐漸上升到理性認識,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但是高中數學從高一教材開始就是集合、映射、函數定義及相關證明等,概念較多且抽象,符號多,定義、定理敘述嚴謹、規范,抽象思維明顯提高,不但要求學生靈活運用定理定義,還要運用抽象邏輯思維來論證理解這些定理定義。
2. 高中數學知識量劇增
一方面,現在高中新教材數學課程包括必修課和選修課。必修課程由5個模塊組成,選修課程由4個模塊組成,知識點包括三角函數、數列、拋物線、立體幾何、函數等等,相較初中的內容,知識點的確增加不少。另一方面,為順應義務階段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通過給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減負而提高他們的素質水平。現在的初中數學教材的內容在知識量與難度深度上進行了較大的調整,從而將一些本應該在初中學習的知識,如對數、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斜三角形,都調整到高一學年才學習,這樣就大大增加了高一數學的知識量。所以,高中數學的知識量明顯比初中多,不少學生一下子難以接受。
3. 高中數學邏輯性強
高中數學邏輯性強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對概念、定理或知識點的闡述與證明更加邏輯化;二是整個高中數學知識點的邏輯統一性。首先,初中數學偏重于對定理定義的簡單運用與運算,但是高中數學則對概念、定理、定義運用嚴謹抽象的符號與語言來闡述,并且有邏輯的論證。其次,所有高中數學的知識點,其整體是一個有邏輯有聯系的統一體,要求學生在學習時要有意識,有邏輯地貫通聯系所學的知識點。
4. 高中數學對學生綜合要求更高
初中數學中,知識邏輯關系的聯系較少,運算要求也比較低,缺乏具體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但是,高中對數學能力和數學思想的運用要求比較高,尤其是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高中數學要求學生要滲透四大數學思想方法,即數形結合、函數與方程、等價與變換、劃分與討論;要求在解決問題時,要靈活地將知識點更有邏輯性地聯系起來,運用到解題過程中。所以,高中數學對學生的數學能力,學習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二、初中數學“銜接”問題的對策
從前的分析來看,造成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問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僅要從學生,教師的角度去解決,還要從教育的目標與教材設置等等角度去思考。
(一)教材的改革
在素質教育的條件下,通過對初高中數學教材的研究,找出銜接點,然后合理地安排初高中數學教材的內容,例如,在初中教材的相關章節中設置“拓展學習”專欄,加入銜接到高中知識點的內容,并配以一定的習題以加深認識。此外,有不少地區和學校都制訂了各自不同的符合本校學生學習特點的銜接教材。我覺得制訂銜接教材是很不錯的一個想法,但是銜接教材的內容不宜過多,因為高中數學的教學內容本身就很多,課時也比較緊,銜接教材內容過多會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影響正常教學進度的進行,恐怕會得不償失。所以,銜接教材的教學可以安排在入學前的一周,集中學習,也可以安排在講每一節知識之前,都在課前將本章內容涉及到銜接教材中的初中數學的相關知識進行講解并留下練習題給學生課下思考和完成,從而達到預習的目的,以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我更傾向于后一種方法,因為這樣更實時有效,又不需特意安排時間。
(二)教法方面
1. 熟悉新課標教材,深入挖掘初高中銜接點
一般而言,高中教師很少會研究初中數學教材和課程標準,不了解初中數學有哪些知識點;也不了解哪些知識點是重點,哪些是難點;更不熟悉初中教師的教學情況。因此,高中教師應通過了解初中教材與初中教學情況并根據高一數學教材和課程標準制訂出相應的教學計劃。同時要找出初高中數學教材的銜接點,深入挖掘兩者關系,以更好地在課上幫助學生復習或補充一些初中的知識,從而更好地做好銜接工作。
2. 優化課程設計,做好銜接點的教學
根據前期研究挖掘出的初高中知識的銜接點,我們應在課程設計時有效嵌入課程教學中。首先,應在教新知識點前,將相關的初中知識復習一遍或補充教學,讓學生更易接受與理解新知識。此外,在教學方法上,我們可以通過設置有效的課堂提問或者借助教學道具,更直觀更有邏輯地給學生展示新知識,讓學生可以慢慢從初中直觀形象的教學方式下過渡到抽象邏輯化的高中數學中去。
3. 了解學生特點,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能力與效率
由于高中學生有著獨特的心理特點,所以高中教師應該在了解熟悉學生特點的基礎上,給予學生不同的指導與教學,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能力與效率。例如,在開學前,可以舉行一次座談會或者考試模擬,綜合考評學生的心理情況與學習情況。然后在考評的基礎上,對性格較自卑沉悶、成績不好的學生,我們應更多地給予鼓勵與支持,同時幫助其發現學習上不良的習慣,改變學習的方法等。而對于性格較為開朗、成績也不錯的學生,則應該在鼓勵的同時提醒其勿驕勿躁,要在新的環境下學習新的學習方法,養成新的學習習慣才可以保持好成績。
(三) 學生方面
高中學生也需要自發地有意識地調整學習方法,改變學習習慣,在老師的幫助下,盡快適應高中數學的學習,擺脫初中不當的學習方法與習慣。同時,在心理上, 應該嘗試著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培養樂觀堅強、吃苦耐勞、迎難而上的精神,在應對復雜而難學的高中數學時可以堅持下來,刻苦學習,靈活解決困難。
綜上所述,造成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問題的因素包括高中數學教材抽象復雜、知識點多,教學方法不當,學生學習習慣不當,學習能力不足,等等。而針對這些因素我們可以從多個方面來采取措施,以解決問題。措施包括進行教材改革,編制銜接教材;挖掘初高中知識銜接點,鑲嵌入教學中;學生自主調整學習方法等等。所以,要想解決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問題需要學生、教師、學校、家長等多方面的配合協作,才可能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責任編輯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