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華
在數學課堂教學改革越來越深入的今天,新的理念不斷在呈現。新形勢下仍然存在學生未能主動參與數學學習的現狀,不斷觸動我們數學教師的神經。為使教學取得長足發展,讓學生更好地融入數學學習當中,教師須學會引導學生融入知識深處,讓學生發現數學道理、探索數學問題,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掌握良好的數學應用能力,從而深層次解決這些不良的學習現狀。為此,本人不斷探索在數學課堂上實施“學導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模式,深化教學改革,深層次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
一、導“學”引領,在“學為主體”的理念中精心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教學活動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養成自學的習慣,倡導自學,培養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數學課程標準也指出:“數學教學應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設計出能夠喚起學生強烈求知欲和充分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的各種活動方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重視“學為主體”的理念,精心設計課堂活“學”環節。讓學生在教師設計的“學習環節”中,快樂地“學”,有質量的“學”。我深入鉆研數學教材,充分理解相關數學關聯知識點,用靈活的方法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交給學生一個有血有肉的“學習環節”。在我的精心設計下,課堂教學伊始,我便能夠很好地引導學生結合“針對性的問題”,自主學習相關內容,掌握基本知識。例如設計負數知識點導學:在寒冷的天氣里,小明全身裹得密密的,穿著厚厚的羽絨服,在厚厚積雪的雪地里艱難行走,如果你是天氣觀察員,有以下溫度供你猜測,你會選擇哪個?A. 30℃;B. 12℃;C. -5℃;D. 8℃。通過這個問題的設置,我很好地把負數自然引入,為學習創設了更好的情景,也為不斷出現的導學問題提供了新的啟示。
有了我精心設計的導“學”環節,學生更加有興趣地進入學習的探索中去,更凸顯學習的主體地位。同時,學生也逐步形成了系統的學習方法,優化了導“學”效果,使學生形成了內化的數學自學能力,更好地提升學習的質量。
二、學“導”結合,在“導為指引”的理念中靈活培養學生探索學習的能力
要實現“導為指引”的課堂教學理念,需要教師真正轉變角色,學會靈活處理課堂,變傳統的“主講”為“主導”,才能實現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因此,我在課堂教學中善于“轉換角色”,根據具體學情,靈活變通教法,根據學生學路制定課堂引導方案。因為我注意教學提問和教學引導,講得精當,問有價值,所以很好地實現了自己充當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啟發者和思維創新領域的開拓者的角色。在學生課堂活動的同時,我還靈活引“導”,注意糾正學習中的錯誤,及時補缺,減輕學生思想上的負擔和減少知識的缺陷。讓學生在“導”中深刻感受到知識的真諦。例如,七年級數學第一冊“比較有理數大小”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對兩個負數比較大小這個難點的探索存在誤區,一些學生認為“離原點近的數比離原點遠的數小”,因為距離小所以數也小。顯然這是一種不透徹理解問題而出現的困惑。為了更好的“導”學這個問題,我引導學生對比理解“-1℃比-5℃熱,所以-1>-5”,又對比欠錢的道理,欠5元的總比欠9元的好,所以-5>-9”,即“欠得小的比欠得多的大,所以-5>-9”等等。在適當的對比“導”學下,學生饒有興致地參與了課堂學習,很好地掌握了應有的知識,提升了課堂教學質量。
三、“練”習強化,在“練為主線”的理念中針對訓練學生靈活學習的能力
活學活用,學以致用,為了掌握知識的使用能力,活用不可缺少。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知識靈活運用,我合理設計課堂練習,優化課堂質量。在設計課堂練習時,我特別注重兩方面的要求:第一方面注重層次性。第一層次是一步知識的訓練題目,包括概念化運算和單一知識點的問題,檢查學生雙基的運用能力;第二層次是二步知識運算的題目和兩個知識點復合的題目、一步變式訓練題等,檢查學生應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第三層次是合理設計探究性、開放性題目,讓學生創造性地運用知識。第二方面是注重創新性。注重設計一題多解和一題多變的練習,嘗試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同時,還注重設計易混易錯知識的對比性練習,讓學生通過練習或討論來區分掌握易混易錯題,強化知識的縱橫度和深度認知。例如:學習了“有理數的乘方”后,學生容易把-52與(-5)2弄錯,我設計了針對性的習題,很好地強化了知識點的區分掌握。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