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秋珍
隨著高考模式的變革,3+理科(文科)綜合的高考模式雖然已經降低了對物理科考查的難度,但就如何提高學生的物理科高考成績,一直是高三物理教師在復習備考中為之努力的目標。
一、加強獨立思考 善于歸納總結
在復習備考中要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要求建立相關的知識體系,由點到線,由線成網,要搞清楚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建立知識網絡。
1. 課后復習要加強獨立思考。不少學生平時做練習做得還可以,但一到考試時成績就上不去,原因就是學生平時對一些問題急于去找答案而缺乏獨立思考造成的。因為平時是邊看答案邊做題,甚至還沒看明白題就急著去翻答案,做題的作用類似于校對,答案想通了就認為自己會了,盲目追求做題數量,成績自然上不去。雖然高三階段時間緊,內容多,但獨立思考是必不可少的,這樣才能提高復習效率。
2. 善于歸納總結。當每章復習結束,可借助課堂筆記和一些參考書做一次單元小結,理一理本章知識線索和知識網絡,理清前后知識聯系。歸納總結不單是照著課本或參考書把公式定理抄下來,而是還要把平時老師講的,對自己有用的結論、方法、典型題型都結合自己的理解和領悟總結下來,加以記憶。如解力學問題常用隔離法、整體法;處理復雜運動常用運動合成與分解法;帶電粒子在電場中運動用類平拋法。
二、加強審題能力的訓練
在考試中迅速、準確地讀懂題意是解題的良好開端。
1. 關鍵詞語的理解。有相當數量的學生在審題時只注意那些給出具體數值(包括字母)的已知條件,而忽略對一些關鍵詞語的理解。如“變化量”與“變化率”,“增加了多少”與“增加到多少”,表現極端情況的“剛好”、“恰能”、“至多”、“至少”等。審題時沒有注意這些關鍵詞語,往往使解題過程變得盲目,思維變得混亂。
2. 隱含條件的挖掘。有些題目的部分條件并不明確給出,而是隱含在文字敘述之中,把這些隱含條件挖掘出來,往往就是解題的關鍵所在。例如物理題中物體做圓周運動時經常出現“恰好能過最高點”這個詞組,它的物理含義是說物體經過最高點時只受重力的作用,由重力提供做圓周運動所需的向心力,從而求出物體在最高點的速度; “相對靜止”則是指兩個物體的加速度相同、速度也相同,等等。一些語言在物理學科當中有其特定的物理意義,平時就應該特別注意搜集整理這類詞語,提高對物理問題的理解能力。
3. 排除干擾因素。在題目給出的諸多條件中,有些是有用的,也有些是無關的,而這些無關條件常常就是命題者有意設置的干擾因素,只要能找出這些干擾因素,并把它們排除,題目就能迅速正確地解答。
三、加強基本概念、定理、定律的理解和應用
物理知識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系列的符號系統(概念)和符號關系系統(定理、定律),要引導學生對這些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在透徹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1. 深入了解概念、定理、定律的物理意義和產生的背景,能加深記憶。例如: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的背景是因為奧斯特發現了電能生磁,法拉第堅信磁也能生電,經過十年不懈的努力,終于成功了。所以法拉第是“十年磨一劍”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從而提出了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2. 要理解定理、定律的內容和適應條件,防止定理、定律混淆不清。對定理、定律理解要從其實驗基礎、內容表述、表達式、適用條件等作全面的分析。例如:機械能守恒定律的適用條件為只有重力做功,其它力不做功或除重力做功外,其它力做功代數和為零。而動能定理則不管作用在物體上的力是恒力還是變力,不管物體做直線運動還是曲線運動都適用。
3. 理解重要的定理、定律的聯系和應用。力學的重要規律有牛頓運動定律、動能定理、動量定理、機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動量守恒定律。其中前三個規律描述的是力作用在物體上時,力的作用效果的規律,力的瞬時作用效果是使物體產生加速度,力在時間上的積累效果是使物體的動量發生變化,力在空間上的積累效果是使物體的動能發生變化。用這三個基本規律就可以把力和運動狀態變化的關系從各個側面概括清楚。動能定理、動量定理描述的都是過程與狀態變化之間的關系,具體說來過程量之和等于狀態變化量之差。電磁學中重要的規律有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楞次定律和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其中能量守恒定律是主線,它把力學和電磁學聯系在一起。
責任編輯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