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曼容
如今的教育中,由于學生的時代特殊性,在上課過程中,在每個班里都有一些不愛學習的學生,上課的時候睡覺、聊天、看課外書等。一個教師如果只是依靠上課灌、考試壓的方式來使學生消極學習,往往得不到正面的效果,因為他們會認為老師用“卑鄙”的手段要挾他們,不尊重他們的選擇,淺則單純地厭惡科任教師、厭惡其課程,重則故意地在課堂上與教師唱反調,打斷上課節奏和破壞課堂紀律,這樣學生不愛學習的問題不僅得不到解決,而且整體的教學質量還受到影響。如果一個教師的教,能引起學生愉快地、主動地學,既能減輕教師上課的勞累,也能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一節課下來,師生身心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滿足感,對于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方面,結論是毫無疑問的。針對學生的學習背景、厭學情緒和當前生物學科不是專業課而不被重視等情況,從淺談一下調動學生學習生物學積極性的幾種做法。
一、 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
學生基礎差和學習動機低下是不可否認的客觀事實。如果一個老師在講臺上按著自己課前的教案上課,往往會出現這么一種情況:臺上,教師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講授課程;臺下,大部分學生要么睡覺,要么與周圍的鄰居興高采烈地談天說地,其中只有個別學生是跟隨著教師的思路。臺上臺下的兩個世界,若要追究其原由,恐怕是“沒興趣”。簡單的三個字,所產生的后果不簡單。學生對生物課沒興趣,上課不聽講,考試成績不理想,這樣往往會對該科產生厭倦情緒,并對該課的任課教師反感,從而失去學習的信心。但是,也存在著另外一種情況:一個學生可能因為在生物課上受到教師的一次表揚或取得一項好成績,從而喜歡生物課來。當然,這種情況不是僅局限在學生的個人身上,在群體方面,也起著明顯的效果。比如,在以往的教學中,有兩個平行班,在一個班級里提出問題后,學生群體回答,不管答案如何,給予適當的表揚;另外一個班級,同樣是提出問題后,學生群體回答,答案正確,不予表揚。久而久之,獲表揚的班級對于生物課的上課積極性和興趣明顯比后者高。因此,這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在逐步提高要求的基礎上,注意肯定成績,以鼓勵為主,每走一步都要使大部分學生看到自己付出勞動后取得的進步和成績。
二、 理論結合實際,選好結合點
在《認真學好生物學課程》一章節內容中,就提到一點,要將所學的生物學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生物種類、生物現象和生理現象密切聯系起來,要求將所學的生物學基礎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密切聯系當地的生產實際、自然實際和社會實際。比如,在講授蟋蟀時,可以設置情境問題——下周生物課內容是斗蟋蟀,你們該做哪些準備?進一步設置引導問題,有“去哪里捕捉蟋蟀?”、“周末捉的蟋蟀,如何養?”、“該選哪一位選手上場?”等,本來枯燥無味的生物學知識,經過這樣一系列趣味生活性的問題,不再是單調乏味,而是更容易引起學生對求知的渴望,并產生濃厚的興趣,積極地進行思考。
三、創設條件,加強實驗
生物科學史一門實驗科學,生物學課程的教學內容都是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作為一門實驗課,肯定少不了實驗本身的生動性和趣味性。由于實驗課的特殊性,這就要求教師充分利用已有條件,按需求設置課程。例如,在講授環節動物門和軟體動物門課程時,在課前可以要求學生自行準備蚯蚓和蝸牛,通過他們自行成立小組準備實驗材料;上課時,教師通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并做最后結論。總之,實驗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動手動腦,盡量調動學生積極性。
四、多種教學法,形成趣味課堂
教無定法,教學方法的多樣化,相對于一成不變的教學,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常用的教學法有直觀教學法、設置問題法、多媒體教學法。直觀教學法,在生物課中,通常指的是教師的講授與黑板的掛圖,這也是傳統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學法。但是,設想一堂45分鐘的課程,只用直觀法教學,往往會形成教師自說自的話,學生自作自的情況,作為一節課,明顯缺乏了課堂活力,在這里學生上課不是為了求知識,反而像是為了完成任務。故在教學中,應用適當的方法打破這種隔閡,生物課上,最常用的方法是通過教師的提問、學生的回答來拉近學生教師間的距離。但提問也需要藝術性,例如“蟋蟀的聽覺在是怎么起作用的?”和“蟋蟀的耳朵長在哪里?為什么能夠聽見聲音?”,問題設置的形象性、趣味性,會更容易讓學生喜歡上思考。隨著科技的發展,多媒體應用已普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當然在教學方面亦不例外。多媒體教學,補充了直觀教學的不足,它可以展示給學生更多的直觀知識。在短短的幾分鐘內,蠶經歷了從蠶卵-蠶-蛹-蠶蛾的一生,不再是靜止的幾張圖片的拼接,而是一個生命活動的過程。在這時,教師旁白要點,一節課下來,學生得到的不僅是理論知識,還有對于生命的認知等情感價值。
五、加強教師自身素質的培養
作為一名教師,除了要知道“教無止境”外,還要知道“學無止境”,這不僅是要求學生,還要要求教師自己。有很多教育名言提過:“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一桶活水”,“學為師高”等,這就要求教師要有過硬的專業素質和教育素質,正如當學生向教師問問題時,教師解說了半天都給不出學生答案,學生心理遭受了打擊,教師的可信度也大打折扣,學生上課也沒有什么興趣可言。因此,教師要做到隨時都有“一桶活水”。
總而言之,教師要從各方面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盡力做好學生的領路人。這種探索是無限的,這片沃土需要精心地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