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彥
【摘 要】兒童是整個小學教育的主體,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間,老師大多是按照課本的知識結構和教學大綱進行的課程設計,對應于每個兒童的實際情況則是很少考慮,沒有將兒童這個知識接受者放在教學的核心地位。本文主要講述的是兒童視野下小學語文教學中間存在的缺少“兒童本位”意識,“偽兒童化”泛濫,教學目標不當?shù)葐栴},并且提出了進行科學語文教學、游戲語文教學、自由語文教學的建議。
【關鍵詞】兒童視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小學語文教學的受教育主體是兒童,我們的兒童需要的是老師在語文教學中間始終堅持以兒童為本,從兒童的角度去設計課程,真正的幫助兒童提高語言能力,提升兒童學習語文的興趣,真正的實現(xiàn)“兒童情懷”下的語文教學。
一、兒童視野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
兒童作為受教育的主體,他們對于語文教學的看法,是我們在語文教學中間不斷提升的重要依據(jù),兒童視野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反映出的是缺少“兒童本位”意識、“偽兒童化”泛濫、教學目標失當?shù)纫幌盗袉栴}。
1.缺少“兒童本位”意識
從現(xiàn)在的教育現(xiàn)狀來看,小學的語文教學中間,老師主要是從課程的大綱和教學目標來設計課程教學的,很少去考慮學生的真正的想法和感受,或者是說沒有去考慮兒童的感受,兒童之間又是又差異性的,老師沒有根據(jù)這種差異性來對我們兒童實行差別教學,整個的小學語文教學從沒有把我們兒童放在教學核心位置。
在教學的過程中間,老師無視我們兒童的現(xiàn)象更是數(shù)見不鮮,老師為了課堂教學的流暢性,通常是要求我們兒童在上課期間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密切配合老師的教學,對于敢于質疑的兒童常常是敷衍或者是置若罔聞,讓語文教學在自己的設想內進行。在老師的眼中只有教材、有課堂,很少有兒童,給人們留下的課堂印象是積極和諧的氛圍,其實不然,學生在整個的學習中間只是被動的參與,沒有真正的享受語文學習帶來的快樂,看似高效的課堂卻培養(yǎng)不出兒童的語文素質。
2.“偽兒童化”泛濫
“偽兒童化”就是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間,看似很重視兒童的主體地位,但是只是為了老師們自己的教學計劃,沒有真正的從兒童的角度去擬定教學計劃,兒童只是他們保證課堂流暢的一個工具,一個演員,老師則是扮演導演的角色,整個的課堂都是按照老師的“劇本”去演的。
例如:我們在學習《丑小鴨》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們的老師在學生預習一遍之后,要同學們提出讀后的問題,過了半天才有一個小女孩提出“丑小鴨為什么會變成白天鵝啊?”,接著又有人提出了“為什么其他的鴨子都不喜歡丑小鴨啊?”,老師聽完之后說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非常有價值,這節(jié)課我們就圍繞這些問題來學習,其實兒童是不是真的不懂這些問題,是不是真的問的很有價值?其實這些問題當我們讀完一遍之后,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答案,但是為了老師的教學課堂表現(xiàn)的有活力,學生還是假裝提出問題,為老師做好“演員”。
3.教學目標失當
我們兒童在小學的學習中間就是一個不斷挖掘自己潛力的過程,老師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讓我們兒童逐漸的掌握語文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我們的語文素養(yǎng)。
但是在現(xiàn)實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間,我們的學生可能就主要是按照老師的要求,圍繞課本在打轉,對于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不斷的重復。例如:在我們上《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文章之后,老師要求同學們講述幾個另外的安徒生童話,用作課外拓展,其實,我們兒童在小時候很多都是聽著安徒生的童話故事長大的,至于安徒生的童話中間的寓意,以及安徒生童話的特點,老師沒有向學生講述,以后學生遇到類似的文章,只是知道講故事,對于故事中間的寓意無從下手。
相反,很多的老師也會在課堂上面標新立異,向同學們介紹的知識很深入,超出了兒童的理解范圍,他們只是注重課堂深度,沒有真正的從我們兒童的實際出發(fā),或者說是在教學的過程中間,只是注重理論深度的挖掘,沒有向同學講述方法,導致了學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二、兒童視野下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方向
1.教科學的語文
在語文的教學中間,我們需要的是慢慢的體會和理性的深思,并不是停留在表面的科學化的教學,老師在語文教學中間,不要一味的求精準,求標準答案,本來語文就是很靈活的一門學科,,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要想真正的教科學的語文,應該是抱著對我們兒童負責的態(tài)度,不斷的帶領兒童去學習如何學習一篇文章,如何去把握文章的中心,主旨,注重的是分析的過程,而不是結果。在長期的語文學習中間,積累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文字鑒賞能力,靈動的思維能力。
教科學的語文需要知識的融會貫通,我們在學習《草》這篇文章的時候,最后一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句詩從語文的角度來講,表現(xiàn)的是小草的生命力頑強,在被火燒之后,在來年春天依然會迸發(fā)出勃勃生機,但是這是純語文角度的解說,要想讓學生了解的更多,就要結合所學的自然知識來分析,野草的根埋藏在土層下面,只要春天的天氣轉暖,雨水滋潤,陽光充足,小草就會發(fā)芽。在語文的教學中間適當?shù)拇┎遄匀恢R,擴寬兒童的知識面。
2.教游戲的語文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厭倦了程序化的語文教學,更希望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間加入新的元素,比如游戲教學,情景教學等等,充分的調動我們兒童的積極性,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例如:我們在學習《龜兔賽跑》這篇文章之后,我們可以讓學生模擬里面的情景,進行情景重現(xiàn),讓學生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從玩游戲中更好的掌握知識。
3.教自由的語文
教自由的語文就是要求學生在語文的學習中間,大膽的提出自己的想法,發(fā)表不同的意見,提出新的思想,而不是在老師的陰影下學習,模式化的提出一些看法,從來沒想過跳出固定的思維模式,比如:在上《靜夜思》的時候,老師要求學生在學完詩句之后,談自己的看法,這樣的提問沒有固定的模式,學生可以自由發(fā)揮,可以說明月寄托了詩人的思念之情,可以結合詩人的寫作風格進行分析,沒有標準的答案甚至學生還可以大膽質疑,月光照射在屋內詩人怎么會懷疑是霜呢,屋內還有霜嗎?總之是各抒己見,不論是非。
三、結束語
兒童視野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間存在的問題值得我們好好反思,對于當前教育,我們應該更多的從兒童的角度出發(fā),真正的將兒童置于教學的核心位置,我們才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間取得進步。
參考文獻:
[1]黃霞.“818”那些被改編的文字:行走在“作者文本”與“編者文本”間的語文課程資源意識[J].江蘇教育:小學教學,2011(7):25-27
[2]陸彩萍.適時、適度:讓課堂練筆走向“有效”[J].江蘇教育:小學教學,2011(7):40-41
[3]許純林.學習興趣要激發(fā),更要保持[J].人民教育,2011(9):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