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和平
摘 要:興趣是學習的先導。興趣一旦被激起,便會引起愉快、緊張的情緒,產生參與其中的愿望以及主動的意志去努力地進入到學習中去。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重點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樂于學習,樂于參與。只有當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真正產生了興趣,求知才會成為他們迫切的愿望與自覺的要求,唯有如此,初中思品課教學才能進入一個新的更廣闊的天地。本文對如何激發初中生思想品德課的學習興趣做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初中思品課;興趣;生活化;活動型實踐課;成功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說:“課堂應是快樂的場所……應該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們的求知與求知的欲望激發起來。”愛因斯坦也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杰同樣指出:“兒童是有主動性的人,他們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動必須以某種興趣做先決條件。”所以,興趣對學生主動、自覺學習起著重要作用,并對提高教學和學習效果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思品課影響著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的確立,但由于其具有較強的理論性,說教意味較濃,所以有些老師就例行公事,將思品課上成了說教課、理論課、背誦課,在課堂上講得滔滔不絕,學生聽得昏昏欲睡,課堂氣氛死氣沉沉。究其原因,是沒有激發起學生對思品課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那么,在課堂上如何激發初中生思想品德課的學習興趣呢?
一、引導學生對社會生活進行關注
生活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出發地,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回歸地。現實生活是五彩的、紛亂的,它有著真實性和豐富性,但也帶著強烈的不確定性和偶發性。課堂上,無論是知識的概念性建構,還是知識的實踐性運用,都要善于將生活作為課堂潛在或顯在的背景,在概念性知識與生活實踐智慧之間制造認知沖突,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復雜、精彩的生活,以促使他們進行務實而深入的思考。同時,現實生活還應成為學生的真實課堂。一個小小的物理或化學實驗室,就可以使學生對物理、化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而思想品德學科的實驗室就是五彩繽紛的社會,又怎能不對學生的學習提高產生影響呢?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一切機會將學生帶出教室,參與相關的社會調查,關注時事和社會熱點,投身于某些社會公益活動等等。在社會大課堂中,讓學生感受學習的思想品德內容的樂趣,進而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和覺悟的提高,為學生追求更善、更美的生活提供持久的活力與動力。
二、關注生活中的熱點話題
熱點話題的產生通常是對于國家政策和方針作出的反應,其不僅是對時事的關注,同時也能夠使得教學內容得到深化。在思品課中對于時事和熱點的觀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我國的刑法和民法進行分析,將其和依法治國、各項法律之間的關系以及我國公民的各項權利和應履行的義務聯系起來。在學生對于熱點話題進行關注的同時,要利用知識對其進行分析,進行思維的發散,在無形之中將所學的知識和生活聯系在一起。
三、上好綜合實踐課
實踐活動課程具有“綜合性、實踐性、自主性、探索性、多樣性”的特點,實踐活動課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動手“做”出來的,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是學生的感知經驗重組的活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為這些活動全是學生自己動手參與的。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表演創新的能力,真正體現了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而這一切,都與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息息相關。所以,新課程下的思品課就應該是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都得到充分體現的課,是兩者有機結合的課。上好綜合實踐課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必要性:即活動應依據目標來開展
所設計的活動必須與教學目標一致,讓活動真正為教學服務。
2.活動設計是否符合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和學生的年齡特點
活動內容必須來自于現實生活,這樣會讓學生更有話可談,更能活動起來。非常地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真正有話可說。
3.活動開展之前,教師必須明確要求,明確小組的分工,否則會使學生茫然失措
在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適時地進行評價、點撥、引導,使活動發揮出最大的功效。如果沒有明確的分工,而只是單純地討論,那肯定會出現很多的重復現象,而且學生精力不集中,最終導致教學效果不佳。
4.給學生充分的思考、交流以及只是內化的時間和過程
俗話說:欲速則不達。既然放手讓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活動,教師就應該把自己講的時間降到最低限度,把足夠的時間留給學生開展討論等小組活動,讓學生有充分思考、表達和爭論的時間,不要讓小組合作活動流于形式,走過場。只有放手讓學生在小組合作活動中充分地想、充分地說、充分地做,才能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才能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樂學的“學堂”。 例如:講到《可持續發展戰略》時,我先組織學生學習我國水資源分布特點及受污染狀況的相關資料,然后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確立一名負責人,引導學生調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況。通過調查,各組同學從不同角度搜集資料,確定主題,如:“河流的變遷”“飲用水狀況調查”等,并進行討論,交流,每個小組都要完成一份調查報告,全體同學共享學習的勞動成果。對于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可隨時幫助學生解決。這種交流與討論的活動,不僅使同學們在感悟中獲得了知識,而且還真正體會到了主人翁的樂趣。同時也有效解決了初中思品課堂教學中教學活動目標不明確、學生在教學中缺乏主體性、學生對于活動的參與程度不高得等問題和現象。
四、實施多元評價,滿足學生成功的心理需要
學生都有成功的心理需要,一旦這種需要得到滿足,他們就會以愉快的情緒進行學習。蘇霍姆林斯基曾這樣告誡教師:“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時時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力量消失,缺乏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因此,教師應充分尊重并倡導學生回答問題中的求異思維,實施多元評價方式和手段,使每個學生都學到有用的思品課所講授的知識。
當然,激發初中生思想品德課的學習興趣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創設各種情境、利用各種教學媒體、融洽和親近師生關系等等,但不管怎么樣,只要能寓教于樂,因材施教,就一定能夠搞好初中思品課教學,為學生一生的成長和發展指明大方面,并奠定良好的基礎,從而無愧于一個思品課老師的光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