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亞書
摘要:
濕地公園是以濕地景觀為主體,在保護濕地生態系統的基礎上,供人們進行科學研究和生態旅游的區域。通過對邛海濕地公園設計案例的分析,從設計元素的水體、綠化、景觀小品三方面,分別以生態角度和美學角度進行剖析,來體味濕地公園設計元素具備的生態與美學感。
關鍵詞:濕地公園;元素;水;植物;景觀
一、景觀生態學和景觀美學概念
(一)景觀生態學
本文所闡述的生態,并非僅是生態學,而是現代景觀學與現代生態學結合的新興學科——景觀生態學,景觀在自然等級系統中一般認為是屬于比生態系統高一級的層次。
(二)景觀美學
景觀美學隸屬于環境美學范疇。研究自然美的保護和加工、探討自然美的成因、特征、種類以及開發、利用和裝飾自然美的方法、途徑等。范圍涉及自然景觀、人工景觀和人文景觀。
二、濕地公園的水體設計
(一)水對濕地公園的意義
水是生命之源,同樣也是園林藝術的“生命之源”,濕地公園作為自然生態保護區,同樣離不開水景。然而,對于濕地公園這樣的浩瀚工程來說,如何盡可能保護珍貴的水資源,保證打造出優美的公園景觀,取決于巧妙的設計和園區的優質管理。中國人“流水不腐”的古老智慧以及現代建造技術對濕地水體景觀的建設成果,為邛海濕地公園打造出了理想的設計方案。
(二)水體分析之駁岸設計
駁岸有利于緩解內澇、補枯、調節水位、水體的自凈等生態作用。濕地駁岸形式一般可分為:混凝土駁岸、石砌岸、水泥磚砌岸、自然式土岸、網箱式駁岸等。其中自然式土岸是一種對原有濕地駁岸改動最小的一種駁岸形式,只是在原有駁岸的基礎上,按照景觀設計的要求,對駁岸的空間形態、植物景觀加以改造,使其在保持原有生態功能的前提下,滿足游人觀賞游玩的要求。在邛海濕地公園中,運用最多的就是自然式土岸,堆石法、浚潭法、枯木法、植栽法等等,但堆石法在這里體現得最充分。
三、濕地公園的綠化設計
(一)從美學角度分析
1.體現濕地植物的群體美。城市濕地公園的植物景觀營造應突出植物的群體美,強調遠觀,要成帶狀或是片狀栽植,有一定的規模,才能突出濕地的特色。尤其對于河港縱深景觀的營造,要以整體為主,突出整體美,然后再細致到局部。在邛海濕地公園的設計中,也很好的注意到了這一點。比如在蘆葦蕩這一片,以中間的蘆葦為遠景,前邊的水草,睡蓮等浮生植物為近景,一方面構成視線上的通暢,另一方面蘆葦的片植起到了阻隔空間的作用。在蘆葦中間架上木棧道,行走在其中,擁有了一種意境之美,同時也是因為大片的蘆葦給人一種茂密,隱蔽的心理感受。
2.注意水面的留白。在適當的位置留出水面,不栽種植物,一方面不會讓水面因為全面被植物覆蓋而產生富營養化的現象,另一方面就如同一幅山水畫里面一樣需要留白來增加想象力。在留白的同時,還應注意植物與水的交界線,對留白部分的造型。
3.營造優美的天際線。在邛海濕地公園,有遠處的廬山,中間的邛海,近處的溪水和樹木花草,這些處于不同空間層次的景觀元素,營造出了豐富的景觀層次感。同時,相對區域內植物種類并不是很多,仰望或是平視都能看到這些簡單植物所營造出的天際線,天際線的優美,可展現更加宜人的景色。
4.粗獷美與精細美的結合。城市濕地公園的主要植物景觀特色是生態、自然而富有野趣。西昌濕地公園在注意保留生態、自然富有野趣的植物景觀之外,還在園路、休息點、商業點、游客集散等地方栽培了相對精致的植物景觀。這樣既沒有削弱濕地的生態、自然,又通過精致與粗獷的對立統一,突出了濕地公園的生態美,游客不會因為景色單調而感到視覺疲勞。
5.虛與實的結合。畫要講究虛實,濕地公園也就像一幅畫,同樣講究虛實關系,通過岸上的樹,水中的倒影相互映照,通過天氣季節的變化,雨雪風霜和環境構造成虛虛實實的場景。
(二)從生態學的角度分析
1.盡量從濕地的狹義定義出發:生態學中,濕地的水文地理環境、水成土壤以及喜濕生物是構成濕地的三大基本特征,而在邛海濕地公園中,并不是將濕地公園改建成水景公園,它是建立在對原有地區的水文、地理、土壤、動植物資源的充分了解的基礎上,營造了一個適合濕地植物生長的生態環境。
2.從植物群落的生態結構出發:不能僅以某一植物為主題來規劃設計,不管在任何一個片區,都應站在一個景觀群體的角度來分析處理問題。合理安排高矮灌木、草地等,就能構成一個合理的生態配置。
3.考慮與生態環境和周邊景色的相容性:每一個區域都應保留部分原有景觀,結合改造,才不會有景色之間格格不入的感覺,同時還應考慮植物的不同生長期構成的景觀效果的自然性。
4.營造多樣的濕地環境:在邛海濕地公園,創造了多樣的生境,包括多樣的池塘,人造沙灘,小廣場,棧道還有港灣等等。
四、濕地公園的景觀小品設計
公園中大部分動物雕塑作品具有很強的裝飾性和實用性,動物雕塑也是其中運用的一種,注重了動物形態刻畫,并對塑像加彩,塑繪結合,互相補充,使得作品具有和繪畫一樣的美感和欣賞價值。或者直接用自然景觀石做雕塑,免去了人工加工和過度開采,具有一種天地人神的自然情懷,石頭承載著滄海桑田,用這種景觀石做一種景區的名字,或是象征一個標志,都有它獨到的樂趣。道路是公園的交通系統,每一個地方如何鋪裝也是有一定的考究,而在邛海濕地公園中,道路的鋪裝十分多樣。大片草地,讓人親近自然;石子路,讓人腳底按摩;青石板,間隔放置,有草有花,生態也清爽。
【參考文獻】
[1]王浩.城市濕地公園規劃[M].東南大學出版社,2008
[2]吳中杰.生態美學與美學生態[J].黑龍江社會科學期刊,2005(05)
[3]但新球.濕地公園建設理論與實踐[D].中國林業出版社,2009
[4]張玉均.劉國強.濕地公園規劃方法與案例分析[M].中國建筑工出版社,2013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