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仕瑤
【摘 要】城市的交通晚高峰時段是廣播媒體的黃金時段之一,新聞、音樂、脫口秀等節目在這一時段競爭尤為激烈。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國之聲”《央廣新聞晚高峰》節目在理念、形式、內容等方面創新的亮點,旨在為晚間廣播新聞節目提高核心競爭力提供可以借鑒的思路和經驗。
【關鍵詞】中國之聲 廣播新聞 晚間新聞
《央廣新聞晚高峰》是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于2009年12月26日開播的一檔大型新聞直播節目。該節目主要針對晚高峰時段的流動人群設置,以其密集豐富的新聞資源和通俗的風格深受聽眾的歡迎。面對著城市交通廣播市場份額強勢上升,自2011年10月“中國之聲”啟動“再啟航”改版以來,《央廣新聞晚高峰》收聽率一直保持穩步提升的勢頭,這得益于該欄目從理念到傳播手段的大膽創新。
一、延長“黃金時間”,拉長高峰收聽帶
傍晚的五點到七點歷來被認為是廣播收聽市場的次黃金時段,這一時段的受眾集中于交通晚高峰的移動人群,是各廣播頻率競相爭奪的焦點。近年來,大城市中的交通廣播和音樂廣播市場份額強勢上升,對新聞廣播形成擠壓態勢。面對激烈的競爭,《央廣新聞晚高峰》將節目時長延長至三個半小時,分為“前鋒”和“后峰”兩大時段。這種設計,充分體現了《央廣新聞晚高峰》對于“黃金時間”的強化和利用。
1、黃金時間的絕對性和相對性——遵循受眾的作息規律
絕對黃金時間是由社會總的作息規律決定的,凝聚著最佳社會傳播價值和效果。相對黃金時間則是由傳播對象的作息規律決定的,凝聚著最佳對象傳播價值和效果。①《央廣新聞晚高峰》直播時間的設置,符合當前的社會環境和聽眾生活習慣。
2、黃金時間的延伸和對象性轉移——爭奪受眾資源
黃金時間具有連續性。從央視索福瑞等一些調查公司提供的數據看,在黃金時段中,總有一個最高收視點。集中強勢節目,編排得當,這個最高點就會相對穩定并向前后延伸,保持較長時間的高收視率。廣播亦是如此,《央廣新聞晚高峰》對于傳統意義上的晚高峰時段做前后的延伸,橫跨下午、傍晚和夜晚三個時間區域,也會得到黃金時間的延伸效果,從而提高收聽率。
二、創新新聞理念,打造“核心新聞”、“方便面新聞”
對于晚高峰時段的國家電臺新聞節目來說,聽眾主要為城市的上班族以及汽車司機和乘客。這是一個特殊的收聽群,他們的收聽時間相對緊張,而且越是在交通高峰時段,就越關注廣播新聞。與此同時,這一收聽群總體上對新聞時效和新聞質量的要求比較高。因此,在編播晚高峰廣播新聞節目時,需要特別考慮目標受眾的收聽環境、收聽習慣和信息需求等問題。
《央廣新聞晚高峰》通過分析受眾,提出了打造“核心新聞”、“方便面新聞”的概念。這些新概念下的新聞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點:
1、保證70%的“新鮮度”
受眾晚間收聽新聞節目的一個重要動因就是“信息補足”,即對全天因為忙碌而錯過的信息進行補給,同時了解正在發生的新聞,比如天氣、路況等。《央廣新聞晚高峰》中的新聞保證70%的內容是當天事件,這是體現“核心”和“方便”的首要前提。通過當天事件支撐新聞內容,為聽眾回顧重要新聞提供便利。
2、體現100%的“獨到度”
所謂“獨到度”就是用與眾不同的內容形成自己的市場賣點。由于現代社會信息渠道越來越多,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競爭日益白熱化,致使獨家新聞的采編難度日益增加,新聞同質化現象嚴重。因此,對于競爭激烈的晚高峰時段的廣播新聞節目來說,體現新聞“獨到度”就顯得尤為重要。《央廣新聞晚高峰》的口號“新聞事中新聞人”就是其表現獨到度的方式。節目中每條新聞都以“××者說”為引題,如“發布者說”、“爆料者說”、“調查者說”,以新聞人物的角度作切入點,在錄音報道中融入錄音采訪素材。例如,2012年12月25日《央廣新聞晚高峰》中播出的第一條新聞:《報道者說:刑訴法司法解釋出臺,起草者解讀熱點:刑訊逼供范圍有何新規定、旁聽案件發微博是否違法?》,報道中有對最高法院研究室刑事處處長的采訪錄音,就公眾關心的刑訊逼供、庭審現場能否發微博等問題進行解答。②另外,在《央廣新聞晚高峰》的“后峰”時段,節目會邀請一位傳媒人士作為特約觀察員同主持人一起就新聞話題展開討論,對新聞話題進行深入解讀。
3、強化100%的“壓榨度”
隨著都市生活節奏的加快,擁有便捷性、通俗性、商業性特點的“快餐文化”成為都市人群消費的一種文化類型。③新聞是文化商品,“方便面新聞”就是在這一背景下產生的,它強調接收的便利性、大容量,即“信息的集納”。廣播聽眾要求新聞新鮮獨到的同時,還需要它方便、綜合,一期節目聽完,家事、國事、天下事全都有所了解。《央廣新聞晚高峰》強化100%“壓榨度”的概念,就是為每條新聞擠水、提煉、提純,壓成“方便面”。這種“新聞方便面”只把新聞事件中最核心的部分以簡潔形式呈現出來,直入主題、直說真相、精煉解讀,給予聽眾便捷酣暢的收聽體驗。
三、形成“盤點型”廣播新聞雜志特色
“盤點型”廣播新聞雜志顧名思義就是采取雜志板塊式的編排手法,對某一時間段內發生的新聞進行梳理,并由節目主持人在適當的時機對經過盤點的新聞進行適當評論。它的最大特點就是“可以在許多突發性事件經歷了第一輪信息密集轟炸之后,迅速搶占第二新聞落點,集進入分類、整理、綜合、分析的平臺,搶占深度信息的新聞市場”。④
《央廣新聞晚高峰》在編排上融入了“盤點型”雜志的特色,節目在“前峰”時段設置了“民生新聞榜”、“星光新聞榜”、“財經新聞榜”、“IT新聞榜”、 “國際政要行動榜”五大排行榜。這五份榜單涵蓋了五個不同領域,每份榜單分別介紹三位上榜人物,以連線“晚高峰今日主筆”的形式發布。在連線中,主筆和主持人就榜單內容進行互動點評。其次,節目還設置了“交通服務站”、“氣象服務站”和“外交服務站”三個服務站,針對交通晚高峰移動人群普遍關心的路況信息和天氣情況連線專家或記者進行權威發布。最后,《央廣新聞晚高峰》推出“晚高峰新聞調查”和“今日最美新聞人”兩個板塊,在“前峰”時段滾動播出有關調查話題的介紹片花,在“后峰”時段公布調查結果。
這種盤點式的設計,一方面在結構上實現了節目總體的板塊化,優化了節目流程和節奏;另一方面,通過盤點,可以用相對集中和充裕的時間進行信息整合和供應,集結成新聞群,更好地迎合聽眾收聽習慣。
四、調動各種資源,營造輕松時尚的節目氛圍
傍晚時分是忙碌了一天的人們進行休閑娛樂的開始,如何讓他們在調轉收音機時跳過輕松搞笑的脫口秀或者好歌不斷的音樂節目而鎖定新聞廣播,在聽新聞的同時消解疲勞,釋放壓力,獲得審美和娛樂的享受,單純靠新聞內容的高質量是遠遠不夠的。為此,《央廣新聞晚高峰》在營造節目都市感、時尚感方面做了很多大膽的嘗試。
1、運用“趣味掩埋法”,將事實、觀點和情緒快樂傳達
所謂“趣味掩埋法”,就是以權威性和專業性作為底色,用趣味性包裹新聞性,主播和嘉賓通過你來我往的互動掩埋新聞深度,將觀點摻在聊天過程中,從而在多元的聲音中激蕩出智慧和個性。《央廣新聞晚高峰》主要在“后峰”時段采用了“趣味掩埋法”這一新的觀點呈現方式,每期節目安排一位主播和一位評論員。他們都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語言親切自然又不乏詼諧幽默,對新聞的解讀和點評全面到位。2012年12月21號,《央廣新聞晚高峰》對“后峰”進行試改版,把周五到周日的主持陣容擴充為一位主播和兩位評論員,組成“后峰三人行”,三個人就一周之內的新聞話題進行盤點和探討,甚至相互調侃。這種特殊的設計,融信息傳播、制造樂趣與辨析事理于一身,營造出談笑風聲的氣氛,貼合周末的主題。
2、頻繁切換背景音樂,加大英文歌曲比重,凸顯時尚都市氣息
廣播是線性傳播,傳統的語言播報方式容易讓聽眾產生聽覺疲勞。由于晚高峰時段的特點,晚間新聞節目更容易受到音樂、文藝節目的沖擊。因此,在新聞中融入音樂元素是晚間廣播新聞節目增強可聽性,吸引聽眾注意力的有效途徑之一。
《央廣新聞晚高峰》在背景音樂的運用上顯得尤為大膽和靈活。節目進行過程中背景音樂切換十分頻繁,其中,流行歌曲比重大于純音樂比重,且英文歌曲比重大于中文歌曲比重。這些音樂在曲風和題材方面各不相同,會根據新聞內容在音樂主題、流行度、節奏感、趣味性等方面各有側重。例如,“前峰”時段的“星光新聞榜”板塊中,在介紹三位上榜人物時都會搭配三首歌曲作為背景音樂。如在2012年1月5日的“星光新聞榜”中,為了配合第一位上榜人物--一個有創意的14歲女孩,第一首背景音樂設置為《聰明的一休》,后兩首歌曲分別是加拿大歌手Avril Lavigne的《Complecated》和美國搖滾民謠奠基人Bob Dylan的《Yellow submarine》。⑤這些多元化的背景音樂使新聞更富感染力,提升了節目的審美品味。更為重要的是,大量英文歌曲的運用,會讓聽眾嗅到一種濃烈的都市氣息,這種氣息現代簡約、動感時尚且國際范兒十足。聽眾置身其中,更易獲得情感的共鳴和收聽的快感。
由此可見,作為 “中國之聲”的名欄目,《央廣新聞晚高峰》并沒有因為其所屬的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這一國家級媒體的身份而擺出一副生硬刻板的官方面孔,也沒有在改革創新的道路上表現出“船大難掉頭”的無奈。相反,面對全媒體時代更加激烈的“新聞大戰”,《央廣新聞晚高峰》始終以開放包容的氣度和靈活自由的姿態,以敢于打破常規,挑戰傳統的勇氣,不斷推進觀念創新、內容創新、形式創新、傳播手段創新,為廣播新聞節目的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參考文獻
①MBA智庫·百科,http://wiki.mbalib.com/wiki/%E9%BB%84%E9%87%91%E6%97%B6%E9%97%B4
②2012年12月25日,《央廣新聞晚高峰》,http://aod.cnr.cn/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ItemId=11
③丁瓊,《快餐文化的形成及其探微》[J].《中國土族》,2007秋季號
④王小梅, 《走向深度:電視新聞雜志化因果探究》[J].《聲屏世界》,2004(7)
⑤2012年1月5日《央廣新聞晚高峰》,http://aod.cnr.cn/index.php?option
=com_content&ItemId=11
(作者: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研究生)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