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強
【摘 要】縣級電視臺處在廣電媒體的最基層,由于受到來自地域范圍、管理體系和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制約,使縣級電視臺在新聞輿論監督職能的發揮上受到了局限。本文筆者結合所在縣級電視臺的實際,對如何發揮縣級電視臺的輿論監督職能進行了探討。
【摘 要】縣級電視臺 輿論監督 職能發揮
電視媒體除了具有宣傳引導作用外,還有一項重要的職能就是輿論監督。像中央電視臺的《焦點訪談》、江蘇衛視的《南京零距離》、徐州廣播電視臺的《張慧幫你問》等欄目就是電視媒體發揮輿論監督職能的很好體現。這些市級以上的電視媒體監督的范圍廣,力度大,確實起到了很好的社會效果,也使電視新聞的可看性得到了增強,受到了觀眾的喜愛。但是作為處在電視媒體最基層的縣級電視臺在這方面卻受到了很大的制約,大部分縣級電視臺在輿論監督方面的職能弱化了甚至出現了空白,同時造成普通百姓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出現缺失。
近年來,隨著百姓整體素質的提升,他們對于縣級電視新聞不再僅僅的滿足于正面引導性的新聞報道。更對自己身邊發生的一些熱點、焦點、難點等問題更感興趣。同樣隨著媒體競爭的激烈,處于最基層的縣級電視臺要想更好的發揮自己的宣傳引導作用,就必須根據觀眾的意愿來做好新聞的采編,暢通民意渠道。目前許多縣級電視臺都開辟了民生欄目,發揮了輿論監督職能,架起了黨委政府和群眾溝通的橋梁,成為社會的減壓器,保持了社會的穩定。如睢寧縣廣播電視臺自從2008年推出了全新的一檔電視民生新聞欄目《1890新視線》,“1890”的諧音就是一撥就靈,主要是通過熱線電話來跟蹤采訪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來關注民生。將話語權交給普通的群眾,讓群眾參與到節目中來,說出自己的心聲,通過輿論監督職能來維護群眾的權益。
要營造良好的輿論監督環境
新聞輿論監督是黨和政府監督體系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改善民生、維護公正的重要橋梁,是媒體實現社會責任的重要途徑。但是作為縣級電視臺從事新聞輿論監督并不容易,可以說監督的事件就在身邊,監督的對象就在眼前,要想實現輿論監督的職能卻面臨著很大的困難。因此,要想實現輿論監督的突破必須要營造一個良好的輿論監督環境。睢寧縣廣播電視臺就抓住了睢寧成為全國三個縣委權力公開透明試點縣之一的契機,積極向縣委、縣政府匯報,結合全縣開展的整治官風和民風的機遇,適時開辦了民生輿論監督的欄目,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肯定。縣委、縣政府專門下發了《睢寧縣辦理媒體反映事項問責暫行辦法》,將紙質媒體(各級報紙、刊物等)、廣電媒體(各級電臺、電視臺等)、網絡媒體(網站報道、網民發帖、博客、播客等)、自媒體(短信、電話、電子郵件)等群眾反映的問題、提出的建議,全部納入辦理回復范圍,要求各鎮、各部門在收到縣委、縣政府督察室轉辦或自行掌握的媒體反映事項后,在收件后1個工作日內報送鎮、部門主要領導,在5個工作日內向縣委、縣政府督察室書面報告辦理結果。要求各鎮、各部門及時答復、認真辦理各類媒體特別是網絡媒體反映事項;實行網絡發言人制度,全縣113家單位各自確定一名領導班子主要成員擔任網絡發言人,采用實名制注冊登錄,根據網民提問和各自職責進行回復,回復期限不超過48個小時,否則就啟動問責,直至免職或撤職。各鎮、各部門感受到了來自媒體的壓力,這樣使他們能夠積極支持和配合電視臺記者進行民生新聞的采訪,可以說為欄目的順利開辦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從新聞的輿論監督職能上看,它不僅僅局限在對一些問題和矛盾的曝光上面,其實它更重要的暢通民意,成為社會的減壓閥,同時還是黨委、政府了解民意的重要環節。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認識到輿論監督的重要性,才會從被動到主動更好的支持縣級電視臺的輿論監督職能的發揮。
在輿論監督職能的發揮方面,作為縣級電視臺只需要如實的反映客觀存在的事實,不要做出定性的結論,更不能搞“媒體審判”。另一方面,還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越俎代庖,要如實的反映鎮、園區、部門怎樣處理和辦理百姓反映事項的,以取得這些部門的理解,真正發揮輿論監督作用。
實事求是 把握技巧
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媒體在進行輿論監督時要深刻認識協調社會利益關系的規律,準確把握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的新變化新趨勢,不熟視無睹、不主觀武斷、不推波助瀾,在掌握新規律的基礎上實事求是,力求輿論監督的方向更準確,把握更適度、更科學,這樣才能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新要求下使輿論監督水平不斷提升,以不負重托、不辱使命,為構建和諧社會負起傳媒應盡的責任。
1、要客觀反映存在的新聞事實
在進行輿論監督時,要堅持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的原則,在采訪報道中不以偏概全,不感情用事。要堅持將新聞涉及的各方采訪到位,讓他們都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
2、堅持一事一論的原則
就媒體監督報道的新聞事實不擴大,不發揮、不引申,就事論事。這樣才能做到不擴大矛盾和渲染群眾情緒,有利于事情的解決和維護黨委政府的形象。
3、要取得相關部門的理解和支持
媒體在進行新聞輿論監督的時候,要主動和相關鎮和部門溝通,將群眾反映的事項及時的進行通報,使他們工作有的放矢,及時提供解決方案等,這樣使媒體不妄下結論。
4、要依法進行監督
在對新聞事件進行曝光的時候,記者一定要有法律意識,要掌握證據。現在很多地方發生被曝光的部門和個人狀告電視臺和記者的案例,所以只有依法進行社會監督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
5、要注意回避原則
因為縣級區域較小,還是處于一個熟人社會。在這個范圍內進行輿論監督,不可避免的要受到來自各個方面影響。所以在進行社會輿論監督涉及到自己和身邊人的時候,要主動執行回避原則,這樣才能使輿論監督更具有公正性。
6、要堅持持續監督原則
因為電視媒體的監督畢竟不是法律監督,針對曝光的一些事件,要持續的進行監督,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社會效果。如果對監督的新聞事實半途而廢,不但起不到社會輿論監督的效果,而且會讓百姓對新聞媒體失去信心,達不到解決問題,促進機關作風轉變的目的。
參考文獻
①劉曉明,《如何改變縣級電視臺輿論監督的無為狀態》,http://www.doc88.com/p-384777144091.html
②王貴武,《強化輿論引導力 傳播匯聚正能量》,《新聞世界》,2013(3)
(作者單位:江蘇睢寧縣廣播電視臺宣傳辦)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