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燕
摘 要:人如果長期脫離審美,必將脫離心理發展的平衡性、和諧型和完整性。若這種心理不平衡性長期得不到彌補,就會使人變得冷淡、麻木,最終導致人格缺失甚至崩潰。通過尋求舞蹈教學中特有的育人價值,教學時直接從影響人的情感入手,對大學生進行美的感染和熏陶,使他們的精神境界得以升華,使大學生逐步達到人性的和諧統一,最終獲得健康的人格。
關鍵詞:舞蹈;教學;健康人格
當代社會各類人才濟濟,競爭激烈。只有具備全面的素質、較高的能力才能適應當前的社會,否則就會被淘汰。大學生是一代新人,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顯得尤為重要,高校是傳播文化的搖籃,是釋放個性的場所,而人才的成長必須依托教育,因此,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塑造大學生的健康人格顯得更加重要。
如何才能在現有的社會狀況下,采取有效的方法和途徑使大學生的人格培養產生最大效果和教育價值呢?經過相關調查發現,一切文明的開端始于舞蹈。舞蹈對人們身心健康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它的價值是顯而易見的。古人也闡述了舞蹈是“情動于中,形于外”。這說明了舞蹈的特點就是能夠通過肢體、表情來表達內心的情感,這說明了舞蹈能夠藝術化生活和藝術化審美。通過舞蹈教學,塑造健康人格的方法有很多,就我總結的以下四個主要方面進行說明。
一、利用舞蹈的音樂節奏和律動,陶冶學生美的情感
絕大部分舞蹈都是有音樂陪伴的。確切地說,音樂引領舞蹈的節奏,音樂節奏時而纏綿、時而明快、時而優雅、時而奔放、時而歡樂、時而悲傷,體現出明顯的情感變化。這種變化或許是不同時代,或許是不同的民族,總之多樣化風格的舞蹈,就有更多樣化風格的音樂。伴隨著音樂,舞者的腳步和動作也表現出不同的儀態,時而典雅高貴,時而柔情綿綿,時而抑揚頓挫,時而熱情奔放,給人以美的享受。音樂對于舞蹈來說,是舞蹈的魂,音樂絕不只是伴奏。音樂要表達的情感和意境,結合舞蹈的表現,能達到人們情感上的共鳴。音樂是舞蹈的靈魂,不同風格的音樂,節拍、速度、結構上都不相同,這些音樂上的差異也直接影響了舞蹈的風格。所以不同風格的音樂搭配不同風格的舞蹈,這樣才能和諧統一,完美展現舞蹈的魅力。豐富多樣的音樂風格激發了學生的鍛煉熱情。音樂給舞蹈注入了生命力,音樂的不停變換,促進了動作的豐富變換,音樂的更新也促進了舞蹈的創新。音樂使舞蹈動作更美,學生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感受著優美的音樂、熱情的學習氛圍,舞蹈的特殊魅力,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學生的氣質,形體、儀態有了美的變化,陶冶了美的情感,培養了學生的審美價值。舞蹈過程中,要體會音樂,跟隨音樂作出準確、優美的動作,這樣同時也提高學生對音樂節奏把握、音樂風格的理解,增強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對音樂的理解提高之后,就可以更好地鍛煉協調性,提高技能靈敏性,達到鍛煉身體、保持健康的目的,同時學生又體會到美的愉悅感。在運動中逐漸地對學生審美觀造成積極的影響。
二、利用舞蹈教學提升學生鑒賞美的能力
具有時代氣息的舞蹈運動,青春活潑,朝氣蓬勃,健美,很注重姿態的造型美,特別是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的和諧統一。將舞蹈、音樂、情感和諧地抒發出來,使情感得到升華。笛卡爾評價:恰到好處的協調和適中是美的表現。舞蹈帶給了人以自信和愉悅身心的感受。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舞蹈的精髓,學會評價美,提高鑒賞美的能力。它的動作和諧優美、剛健有力、挺拔舒展,襯托美的形象。在舞蹈教學中,注重動作美、姿態美、示范美、以美的魅力來影響學生,從而提升審美能力,培養學生正確評價美,激發學生積極樂觀向上,對人生、事業美的追求,提高學生鑒賞美的能力。
舞蹈是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和諧的結合,配合音樂,將舞蹈的韻味和情感有效地抒發出來。具有造型美、動作美的舞蹈,富有青春活潑、陽光朝氣、健美的特點。
三、利用舞蹈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表現美的能力
舞蹈大多數是相互搭檔、相互配合的動作,需要與音樂節奏保持一致。有著特殊的對美的要求,時刻注重身體姿態,動作技巧性要求較高。在練習中用心去體會舞蹈的背景文化,感受音樂,用心感受情感,并把這些情感帶入到當前舞蹈的狀態,調整情緒表情,投入情感認真對待每一段舞蹈,才能真正體會并理解舞蹈美的內涵,這樣才能盡情施展每一個動作。在舞蹈教學中,教師要講授所學舞蹈的背景文化,了解所學舞蹈的風格,在做動作時,如果通過表情和動作來表達內心的情感。但在初學階段,由于舞蹈技巧缺乏,心理上的不適應,可能做動作會畏首畏尾,因為不敢所以不能展示出美。在這樣種情況下,教師要適時地給予鼓勵,對進步表示贊揚,這些細微的鼓舞能很好地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因此,在教學中,對學生的表現要及時加以肯定、指導,鼓勵學生大膽、自信地做動作,勇敢地去表達內心感受,使動作充滿美感。獲得肯定后,學生得到了自我滿足,自信心會加強,就能更好地表現美。在生活中也能自信大方地崇尚美、追求美、表現美。
四、利用舞蹈教學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培養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學生,是當前教育體系素質教育的目標。在舞蹈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自由發揮。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在學習中,自己去思考、挖掘,怎樣能更好地展現美,鼓勵他們加入自己的創造力,去創新。這樣學生就會喜歡,更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渴望學習更多的技巧,渴望追求美,培養提高創造美的能力。
舞蹈不僅能鍛煉身體、打造身材、培養氣質,還能培養人的審美觀、美化思想、陶冶情操,還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交際能力等。能夠促進身心健康,提高綜合素質,而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是教育體系素質教育的目的。舞蹈教學,從增強體質到培養性格,從培養氣質到打造積極的審美觀,從學生對美的感知、鑒賞能力到創造美的能力都有著不同程度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溫美琳.校園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淺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11).
[2]周晏.電影感染力對提高大學生思想境界的作用[J].電影文學,2011(10).
[3]韓軍波.體育舞蹈在高校推廣的意義[J].中國水運:理論版,2006(04).
[4]唐奕.高校舞蹈教育的現狀與作用[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09(05).
[5]包玉琴.當今大學生人格意識探析[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02).
[6]劉春蕾.當代大學生健康人格教育芻議[J].松遼學刊:社會科學版,2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