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蘭
摘 要 目的:探討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精神分裂癥的應用價值。方法:收治精神分裂癥患者80例,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40例,兩組都給予氟哌啶醇結合齊拉西酮治療,在此基礎上治療組加用經顱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結果:對照組有效率80.0%,治療組有效率97.5%,對比差異明顯(P<0.05)。治療后兩組的PANSS總分、一般精神分、陽性量表分、陰性量表分比較差異明顯(P<0.05)。結論:無抽搐電休克是一種操作簡單、無創性的治療精神分裂癥的新途徑,其起效迅速,為患者康復提供了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法。
關鍵詞 無抽搐電休克 精神分裂癥 PANSS量表
精神分裂癥是一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國際上的發病率0.43‰~0.69‰,我國調查0.09‰~0.35‰,終生患病率13‰。患有精神分裂癥的患者其學習、工作及訓練能力降低,生活質量下降,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嚴重的創傷和負擔[1]。精神分裂癥的認知損害是靜止性的,而不是漸進性病程,是一個階段性的腦病理現象。研究發現低頻率(≤1Hz)的無抽搐電休克能夠降低刺激區域腦皮層的興奮性,從而發揮治療作用,提高認知功能[2,3]。本文探討了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精神分裂癥的應用價值,希望為相關治療的應用提供參考。
資料與方法
2002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精神分裂癥患者80例,入選標準:年齡18~60歲;符合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入院前1個月內未使用抗精神病藥無進行無抽搐電休克治療;患者和(或)家屬的知情同意并簽訂知情同意書。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齡17~56歲,平均41.52±10.55歲;病程1個月~10年,平均病程22.63±1.24個月;發病次數1~6次,平均2.29±0.65次。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40例,兩組非研究結果資料具備對比均衡性(P均>0.05)。
治療方法:兩組都給予氟哌啶醇結合齊拉西酮治療,氟哌啶醇起始劑量5mg/日,維持劑量5~15mg/日。齊拉西酮起始劑量40mg/日,維持劑量40~120mg/日。在此基礎上,治療組加用經顱無抽搐電休克治療,選擇無抽搐電休克治療設備。囑患者躺在治療床上,全身放松。將電極的中心放置在兩側太陽穴處給與刺激,尋找支配手運動區域的最佳點,嚴密觀察患者的放松狀態,刺激參數80%MT,頻率1Hz,90秒/串,10串/日,間歇期30秒。前3天每天1次,以后每隔1次/日,共6~12次。
觀察指標:⑴療效評定:①顯效:PANSS(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減分率為≥50%,臨床主要癥狀明顯緩解;②有效:PANSS減分率25%~49%,臨床主要癥狀有所緩解;③無效:PANSS減分率<25%,臨床主要癥狀無緩解甚至加重。⑵PANSS評分對比:PANSS包括30條項目,包括陰性癥狀群量表、陽性癥狀群量表、一般精神病理學量表,從1分(無癥狀)到7分(極其嚴重)進行積分。
統計分析:統計軟件為SAS10.0,本文結果的數據采用t檢驗與軼和檢驗,P<0.05代表差異有顯著性。
結 果
療效對比:對照組有效率80.0%,治療組有效率97.5%,對比差異明顯(P<0.05),見表1。
PANSS評分比較:治療后兩組的PANSS總分、一般精神分、陽性量表分、陰性量表分比較差異明顯(P<0.05),治療組得分明顯少于對照組與治療前(P<0.05),見表2。
討 論
當前精神分裂癥是困擾人類的重大精神疾病之一,發病率越來越高,預后也比較差[4]。經顱無抽搐電休克是一種無創的在大腦外部對神經細胞進行刺激的電生理技術,該方法作為多種神經和精神疾病潛在的研究和治療工具,一直備受關注[5]。研究發現,高頻無抽搐電休克(>1Hz)能增強皮層興奮性,低頻無抽搐電休克(≤1Hz)則減弱皮層興奮性,高強度和長時程的刺激均可使皮層興奮性增強。王京鶴采用1Hz無抽搐電休克對1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前額葉皮層進行刺激,結果患者的簡明精神病分級評分明顯下降[6]。余金龍將31例精神分裂癥隨機分為2組,試驗組采用1Hz無抽搐電休克對右側前額葉進行刺激,對照組為假刺激組,療程2周,結果顯示兩組之間治療效果無明顯差異[7]。本文對照組的有效率80.0%,治療組的有效率97.5%,對比差異明顯(P<0.05)。治療后兩組的PANSS總分、一般精神分、陽性量表分、陰性量表分比較差異明顯(P<0.05),治療組得分明顯少于對照組與治療前(P<0.05)。
總之,無抽搐電休克是一種操作簡單、無創性的治療精神分裂癥的新途徑,其起效迅速,為患者康復提供了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高星海,萬麗莉.齊拉西酮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的療效分析[J].中國民康醫學,2008,20(15):1479.
2 崔雪蓮,張理義.經顱磁刺激在心理疾病中的應用進展[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07,34(3):184-186.
3 崔雪蓮,張理義.經顱磁刺激在中風康復中的應用進展[J].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雜志,2007,34(2):125-127.
4 Houthoofd SA,Morrens M,Sabbe BG.Cognitive and psychomotor effects of risperidone in schizophrenia and schizoaffective disorder[J].Clin Ther,2008,30(9):1565-1589.
5 李欣馨.抗精神病藥與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的相關性研究進展[J].精神醫學雜志,2009,22(3):234-236.
6 王京鶴,陳學詩.精神分裂癥與抑郁癥、神經癥聽覺P300的比較[J].中華精神科雜志,2008,31(1):8-11.
7 余金龍.精神分裂癥局部腦血流的SPECT研究[J].國外醫學·精神病學分冊,2009,26(2):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