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敏等
摘 要 目的:探討手法復位結合LCP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方法:應用手法復位結合LCP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患者26例。結果:本組24例獲隨訪,7~24個月,骨折愈合時間3.5~9個月,無內固定失敗者。結論:手法復位與LCP鋼板相結合治療脛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可以獲得骨折穩定與軟組織完整的平衡,療效可靠。
關鍵詞 脛骨中下段 粉碎性 鎖定鋼板 手法復位
脛骨中下段骨折是較為常見的骨折,約為所有骨折的13.7%。2009年2月~2011年2月利用手法復位結合LCP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中下段骨折患者26例,取得了滿意的療效。
資料與方法
本組患者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齡22~60歲,平均38歲;左側12例,右側14例;致傷原因:車禍傷12例,摔傷14例。閉合骨折22例,開放骨折4例;合并腓骨骨折20例。AO分型:B型10例,C型16例;受傷到手術時間3~7天,平均5天。
手術方法:麻醉后仰臥位,下肢中立位,予手法復位后維持牽引。于內踝處作一約3cm切口,用骨剝作皮下剝離形成骨皮下隧道,將合適長度解剖型LCP鋼板插入到骨膜外隧道,并用克氏針臨時固定鋼板的遠近端鉆孔經C型臂X線機透視證實對位對線可接受后,在皮外與相同長度鋼板為參照進行固定,于近端擰入3~4枚鎖定螺釘,遠端擰入5~7枚鎖定螺釘,活動膝、踝關節無異常活動后關閉切口。
結 果
本組手術時間40~80分鐘,平均50分鐘,24例獲得隨訪,7~24個月,平均12個月。骨折愈合時間3.5~7.5個月,無鋼板、螺釘斷裂,無畸形愈合。
討 論
脛骨中下段骨折手術內固定的方法應用較多的有釘板系統及髓內釘系統,傳統的DCP鋼板在脛骨骨折治療中,常常存在切口大,骨膜剝離較多.軟組織損傷重;對骨斷端骨膜破壞大,致骨折不愈合[2]。特別是在治療脛骨中下段骨折中,由于骨折斷端血供差,大范圍剝離骨膜往往易發生骨折延遲愈合,甚至不愈合及斷釘、斷鋼板等現象。髓內釘系統雖然可以進行微創操作,但是對髓內血運的干擾較大,也易引起骨折延遲愈合或不愈合。
隨著對骨折局部生物學環境的重視,鎖定鋼板內固定,因創傷小,且可最大限度保護骨折斷端血供及維持骨折穩定,已廣泛獲得應用并獲得了良好效果。LCP鋼板是帶鎖定頭的螺釘被牢固鎖扣于接骨板,在螺釘與鋼板之間存在角度穩定界面,放置鋼板時可不完全與骨發生接觸,所以從生物力學角度可以看作是內固定支架[3]。由于接骨板和骨面不會產生額外的壓力,所以減少骨膜損傷,盡可能地保留了骨的血運。對于粉碎性骨折的治療,如果過分追求骨折的解剖復位,往往不能獲得足以傳導載荷的固定,而且使原已損傷的組織的血運進一步受到破壞[4],所以復位的目的是恢復骨干的長度、軸線和旋轉移位。應用小切口,軟組織損傷小,手術出血少,有利于減少感染,加速愈合。
在臨床操作中,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正確擺放患者的體位,使患肢呈中立位牽引;②確保骨折復位后再放置鋼板;③在擰入螺釘前確認鋼板的位置,因鋼板位于皮下,盡量使皮膚不要有張力,致皮膚發生壞死;④為避免局部剪力集中,減少螺釘的載荷,分擔應力盡量選擇較長的鋼板并在骨折局域應空出3~5個螺釘孔。
參考文獻
1 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等.實用骨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779.
2 李冀,趙偉超,關鵬飛,等.長骨醫源性骨不連的臨床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2,27(1):34-36.
3 張功林,葛寶豐.鎖定鋼板國外運用進展[J].中國骨傷,2009,22(8):83-85.
4 Ruedi TP,Sommer C.From the classical AO compression plate to the new interal fixator principle[J].Chin J Orthop Trauma,2003,5:21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