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祥
臨床常用鎮痛藥物
阿片類藥物(嗎啡、芬太尼、舒芬太尼),NSAIDs(非選擇性NSAIDs和選擇性COX-2抑制劑),鈣通道阻滯劑(加巴噴丁、普瑞巴林),a2受體激動劑(可樂定),NMDA受體拮抗劑(氯胺酮、右美沙芬),局麻藥(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羅哌卡因)。
圍術期鎮痛的新理念
阿片類藥物只能緩解疼痛癥狀,抑制超敏可以從根本上解除疼痛。
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NSAIDs):僅次于抗感染藥物的第二大類藥物,具有解熱鎮痛、消炎、抗風濕、抗血小板聚集;主要用于炎癥、發熱和疼痛的對癥治療;全球每天服用此類藥物的患者達3400萬。
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分類:⑴非選擇性NSAIDs作用特點:①作用機制:同時抑制COX-1和COX-2,從而抑制前列腺素表達。②臨床優勢:具有抗炎作用,無阿片類相關不良反應,降低運動性疼痛,多模式鎮痛。③主要限制:胃腸道不良反應,尤其對于會發生應激性潰瘍的術后患者更加危險;影響血小板功能,增加圍術期出血風險;封頂效應;腎臟功能衰竭患者慎用。④非選擇性COX抑制劑:水楊酸類(阿司匹林),丙酸類(萘普生),乙酸類(吲哚美辛),滅酸類(甲氯芬那酸),喜康類(美洛昔康)。⑵選擇性COX-2抑制劑作用特點:①作用機制:通過特異性抑制COX-2從而抑制前列腺素表達。②臨床優勢:抗炎作用,有效抑制運動性疼痛;不影響血小板功能;無阿片類相關不良反應;更好的胃腸道安全性;多模式鎮痛。③主要限制:封頂效應,腎臟功能衰竭患者慎用。④選擇性COX-2抑制劑:口服劑(西樂葆),注射劑(帕瑞昔布)。
選擇性COX-2抑制劑:帕瑞昔布在圍術期的應用:契合鎮痛新模式,推動鎮痛新理念:強效鎮痛,帕瑞昔布40mg靜滴優于嗎啡4mg靜滴,40mg肌肉注射優于嗎啡6mg肌肉注射,與嗎啡12mg肌肉注射相當。快速起效,單次靜注或肌注帕瑞昔布40mg,7~13分鐘即可出現可感知的止痛作用。持久有效,單次給藥后,帕瑞昔布止痛時間6~12小時甚至更長。帕瑞昔布抑制超敏,完善鎮痛。多模式鎮痛,減少阿片類藥物用量及其不良反應。卓越的臨床安全性。
與其他術中常用藥物無相互作用:不影響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或出血時間,不影響肝素的藥效學特性(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不影響靜注的丙泊酚或咪達唑侖的藥代動力學及藥效學特性,不影響靜脈輸注芬太尼類藥物的藥代動力學。
帕瑞昔布的臨床應用價值:中小手術可單獨用于術后鎮痛;大手術與阿片類或曲馬多合用,起到節儉阿片用藥和多模式鎮痛作用;抑制痛覺超敏,術前使用發揮超前鎮痛作用;預防術后急性疼痛轉變為慢性疼痛。
痛預防性鎮:普遍理解的臨床和實驗研究中采用的超前鎮痛定義是指切皮前給予的有效鎮痛治療對術后急性期疼痛、鎮痛藥物需求以及慢性疼痛的影響,且此影響應當超越切皮前給予的鎮痛治療的療效。從強調疼痛治療期間的術前鎮痛轉移到采用持續的、多模式的鎮痛。通過阻止痛敏感狀態形成的痛預防性鎮取得完全的、長時間的、覆蓋術前、術中、術后的有效鎮痛手段,降低術后慢性疼痛的發生。
用于手術后疼痛的短期治療:在決定使用選擇性COX-2抑制劑前,應評估患者的整體風險。由于應用帕瑞昔布超過3天的臨床經驗有限,建議臨床連續使用不超過3天。
禁忌證:活動性消化道潰瘍或胃腸道出血。嚴重肝功能損傷。炎癥性腸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冠狀動脈搭橋術后用于治療術后疼痛治療。已確定的缺血性心臟疾病,外周動脈血管和(或)腦血管疾病。出于妊娠后1/3孕程或正在哺乳的患者。對注射用帕瑞昔布鈉活性成分或賦形劑中任何成分有過敏史的患者。
參考文獻
1 特耐產品說明書.
2 徐建國,等.疼痛藥物治療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