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東晨
踝關節損傷是骨科常見病。治療不當可造成關節囊松弛、踝關節不穩、活動受限以及疼痛。多因初診時未照應力片,只注重骨折,而忽略了韌帶損傷的檢查。2002年1月~2012年1月收治踝關節韌帶損傷無骨折應力片陽性患者469例,臨床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469例,男258例,女211例。右踝263例,左踝206例。外側韌帶298,內側韌帶171例。陳舊性42例。距骨傾斜<15° 92例,15°~30° 223例,>30° 154例。<15°采用中醫外敷10天后石膏外固定30天,>15°均行手術修補斷裂韌帶。陳舊損傷伴踝關節不穩者行韌帶重建術。
討 論
踝關節創傷中,距骨為應力交點從生物力學觀點來看[1],脛距關節和腓距關節輕微解剖移位均可引起距骨上應力的變化,而導致創傷性關節炎的發生[2]。因此,早期診斷正確治療是預防的首要問題。無骨折韌帶損傷易忽視而漏診。其主要原因常規X線片不能診斷韌帶是否損傷。而應力片的檢查雖然不能直接看到韌帶的斷裂,但患側關節間隙較健側的增大,間接表明患側韌帶已損傷或斷裂。踝內翻應力片,如果踝傾角超過5°,即說明外側支持結構有明顯損傷[3],在診斷外側韌帶斷裂時,參考Bounin應力試驗[4],踝骨在踝穴內傾斜15°僅提示跟腓前韌帶斷裂。30°以上表明所有3個外側韌帶均斷裂。經臨床手術證明,術前應力片中距骨傾斜>25°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關節囊撕裂。15°~20°均有外側韌帶的大部分撕裂。且傾斜度與斷裂程度成正比。這充分證明了應力片在診斷無骨折的關節損傷中的重要性。三角韌帶系踝關節周圍韌帶中最堅強者,其前部纖維常易損傷,除前部纖維外,此韌帶的損傷不伴有骨折者甚少見。Bounin韌帶分度二度以上即應力片中,距骨較健側傾斜>15°,表明韌帶大部分斷裂,應及早手術修補,以免因韌帶發生攣縮造成踝關節不穩定。踝關節不穩定時,踝旋后內收位距骨關節面傾斜15°以上就可發生創傷性關節炎(健側與患側對比)。強調患側比健側的關節間隙>10°,說明有明顯的韌帶斷裂[5]。應力片早期特異性診斷,減少了因漏診而延誤治療造成的關節不穩定,減少了各種并發癥的發生,為臨床骨科醫生提供了一個可靠的診斷依據。尤其適用于基層醫院。
參考文獻
1 牟宇科.急速減利致踝關節脫位26例分析.骨與關節損傷雜志,1997,12(2):116.
2 趙建寧.踝關節骨折與創傷性關節炎.骨與關節損傷雜志,1997,12(2):117.
3 郭世紱,主編.臨床骨科解剖學.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848-911.
4 王廣富.嚴重踝關節損傷的治療體會.骨與關節損傷雜志,1997,12(2):118.
5 過邦輔,等編譯.坎貝爾骨科手術大全.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