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琴
摘 要 目的:探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發病原因及有效治療方法。方法:收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00例,進行合理藥物治療,并配合心理疏導和生活飲食指導。結果:患者治愈率明顯提高,治愈520例,由往年統計的69.8%上升到現在的86.6%,好轉58例(9.6%),未愈42例(7%)。結論: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在常規用藥的基礎上應重視精神心理治療,普及健康知識以解除患者焦慮心理,緩解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 功能性消化不良 心理指導 臨床分析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科常見疾病,可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迄今尚無肯定有效的藥物治療方法[1]?;颊弑憩F的癥狀輕重不一,可持續或反復發作,研究表明焦慮、恐懼、抑郁等不良心理應激與此病患者之間存在著惡性循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已經占消化科患者的50%~60%,現將治療體會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00例,均符合羅馬Ⅱ標準中功能性消化不良診斷標準[2]。其中男280例,女320例;年齡15~78歲,平均45.5歲;病程0.5~4年。表現為餐后不適綜合征380例,表現為上腹疼痛綜合征220例,胃鏡檢查均未發現胃黏膜糜爛、潰瘍、腫瘤等器質性疾病,幽門螺桿菌試驗陽性253例。
方法:①藥物治療:患者治療前后均進行常規檢查,如血常規、尿常規、心電圖肝腎功能檢查。上腹疼痛綜合征的患者選用抑酸藥物(奧米拉唑或蘭索拉唑)+胃黏膜保護劑(次枸椽酸鉍鹽或麥滋林-S),幽門螺桿菌感染口服奧美拉唑20mg/日,進行治療,發現Hp根除組可顯著改善FD癥狀[3]。促動力藥物選用莫沙必利,0.3mg/kg口服,3次/日或多潘立酮。伴有焦慮、憂郁、失眠癥狀患者予安定或多慮平口服,療程2~6周。②心理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發病機制不明,發病誘因很多,很多報道其發病與心理精神緊張有關。精神社會因素一直被認為與能性消化不良的發病有密切關系[4]。因為人在精神緊張或抑郁灰心的時候,胃腸的運動、蠕動與分泌功能會減弱,甚至可能呈停止狀態,人在焦慮或抑郁的心理狀態又可能引起體內某些激素的分泌改變和植物神經功能改變,從而導致功能性消化不良。醫生通過給患者進行鋇餐、纖維胃鏡、腹部肝臟B超、血生化檢查等輔助檢查排除腫瘤、胃炎、潰瘍及肝膽胰等器質性疾病,確診為功能性消化不良,明確告知患者診斷及治療方法,以免患者猜疑自己的病情。所以我們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采用與患者多交流溝通,對患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疾病發生與發展的過程,告知病情治愈還需要患者的積極配合,給予患者精神支持配合藥物治療,盡可能讓患者通過自律訓練達到改善癥狀和治愈的目的,耐心地對患者進行初步的疾病講解,并積極啟發和良性心理引導。抑郁、焦慮、恐懼等不良心理應激與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軀體癥狀之間存在惡性循環,心理治療在阻斷這一惡性循環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5]。努力讓患者自己通過內因良性行為活動來打破惡性循環。③生活指導:科學指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合理調理飲食及生活方式,在飲食生活中應戒煙、戒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大吃大喝,少食過甜、過咸、油膩及進食刺激性食物,進餐應定時,進餐不要邊走邊食,進餐時環境安靜不要爭吵或大家討論問題,應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不要進食過冷或過燙食品,不要穿著束緊腰部的衣褲就餐。多參加文體活動如廣場操、太極拳、書畫展等集體鍛煉,注意保持融洽的社會關系,讓自己保持積極樂觀向上,要保證作息時間,安排生活要盡量有規律性,避免進餐時暴飲暴食,可少食多餐,可在兩餐之間喝1杯牛奶避免胃酸過多,讓家屬和患者努力提高生活質量。
結 果
6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愈率明顯提高,其中治愈(癥狀消失)520例,由往年統計的56.8%上升到現在的86.6%,好轉:(癥狀指標減輕)58例(9.6%),未愈:(癥狀及異常指標均無改善)42例(7%),患者心理狀態100%好轉,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
討 論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臨床常見消化系統疾病,臨床通過各種儀器檢查,均找不到消化性潰瘍或腫瘤等與消化系統有關的器質性病變?;颊咦允錾细共亢托毓呛竺洂?、疼痛,有厭食、惡心、噯氣、以及伴有排便不暢的癥狀,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00例,調查中有50%~60%患者存在焦慮、抑郁、失眠、易激惹等神經系統癥候群。患者平均年齡40歲左右,分析可能與這年齡段患者在社會、工作以及家庭的各個方面壓力都較大有關,本次統計還發現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年輕的趨勢,有2例還是學生,所以心理治療非常重要,應該引起社會的重視。精神在外界因素刺激作用下,容易處于緊張疲勞狀態,干擾了中樞神經系統的正?;顒?,通過植物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引起胃腸功能障礙,因此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適量應用抗焦慮、抑郁藥物治療,并應積極重視心理問題的疏導和飲食的指導工作。
總之,隨著現代工作、學習、生活壓力的增大,節奏不斷的加快,目前國內外人群中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也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醫生在明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診斷后,應根據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個體化特點來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上腹痛的患者餐后緩解或與進食無關首先可使用抑酸及抗幽門螺桿菌治療藥,伴有胃動力下降者,可使用促動力藥,伴有緊張、焦慮、失眠,多夢、抑郁、疑病的患者可給予小劑量抗抑郁治療或心理干預治療,根據臨床特點可聯合用藥。醫生特別要注重患者的心理指導治療,采取綜合治療方法,糾正患者不良的生活習慣,避免暴飲暴食,少吃不宜消化食物,少食多餐,保持良好的睡眠和保持情緒的穩定。醫生要根據不同患者進行告知,當患者因工作壓力大、情緒波動,睡眠休息不好時更容易誘發此病,因此,社會、家庭、患者、醫生應共同努力,讓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放下思想包袱,心情舒暢的積極接受治療,促進患者能夠盡快早日恢復健康。
參考文獻
1 鄒多武,許國銘.功能性消化不良[J].中華消化雜志,2006,11:765-767.
2 王偉岸,岳恒志.消化系疾病診治新概念[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3:1-5,16-24.
3 Ruiz G A,Gordillo L F J,Hermosa H J C,et al.Effect of the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FD;randomised placebo controlled trial[J].Med Clin,2005,124(11):401-405.
4 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424.
5 孫友桃,何以君.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社會心理狀況分析及護理[J].現代護理,2007,18:1686-1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