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慧
摘 要 目的:分析中學生暈厥的發病情況及病因。方法:回顧追蹤性分析2005年9月~2010年9月以來出現暈厥學生臨床資料。結果:64患兒年齡13~15歲,其中男23例,女41例。神經系統疾病暈厥18例(28.1%),其中包括癲癇3例,癔病5例,腦震蕩3例,顱內供血不足7例;心源性暈厥12例(18.75%),其中包括心律失常8例,病毒性心肌炎2例;直立調節障礙20例(31.2%);其他貧血6例,低血糖8例。結論:小兒暈厥發病年齡偏大,多數在學齡期,女性明顯多余男性,病因多種,有神經性疾病、心源性、低血糖、青春期女孩貧血、直立調節障礙等。
關鍵詞 中學生 暈厥 病因學
暈厥是小兒常見疾病,許多疾病均可引起小兒暈厥發生,在兒童中有近10%有過暈厥史,多數屬于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其愈后良好。其他的心腦疾病及全身系統疾病也可引起暈厥。因此,正確分析病因,及時處理治療對暈厥患兒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對我校64例暈厥患兒發病情況及病因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
2005年9月~2010年9月以暈厥后來校醫室就診患兒64例,由于都是初中生,年齡均13~15歲;其中男23例(35.9%),女41例(64.1%)。
病因分析:發病前有較明確誘發因素者占大多數。患病后立即送往附近醫院。進行心率、血壓、血紅蛋白、電解質、胸部正位片、心電圖、心臟彩超、腦電圖、頭顱CT,對部分患兒進行腦血流圖、腦脊液檢查,所有患兒無類似家族史。見表1、2。
討 論
暈厥是指突然發作的短暫的意識喪失,同時伴有肌張力降低或消失,持續幾秒鐘至幾分鐘自行恢復。如果意識未完全喪失,但感覺和肢體張力喪失,成為暈厥前兆。正常青少年每100g腦組織每分需60ml血液和11.4ml的氧氣,腦組織和腦血管有較強的調節功能以保證腦血流和氧的供給。當出現明顯血氧分壓下降和二氧化碳分壓增高時,腦血管擴張,血流加快。但腦血流還受外周血管阻力、心率、血壓與壓力感受器、化學感受器有關的神經體液影響。當每100g腦組織的氧供應從11.4ml降到3.5ml時,持續8秒就會發生暈厥,如超過10~20秒可發生抽搐。
暈厥可由心血管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代謝性疾病、精神性因素等多種疾病引起。本組病例資料顯示,神經系統疾病暈厥18例(28.1%),其中包括腦供血不足7例,癲癇3例,癔病5例,腦震蕩3例;直立調節障礙20例(31.2%);心源性疾病12例(18.75%),其中心率失常8例,病毒性心肌炎4例;貧血6例(9.4%),其中5例為女性月經出血量過多造成;低血糖暈厥8例(12.5%)。本組病例由于是中學生,故年齡偏大,平均14歲,其中有一部分患兒由于疾病引發出現暈厥。
直立調節障礙是小兒植物神經發育不全,功能不穩定,以致有血管舒縮反應不良,引起一過性腦貧血,出現頭暈、心慌、惡心、嘔吐癥狀。故屬小兒功能性心血管病,并不伴有心血管器質性的一組疾病。可根據臨床表現加直立試驗陽性確診。近幾年臨床也有一些報導本組病例中確診為此病20例(31.2%),比例也偏高,說明此病在學齡期也多見。
女性中有5例因貧血而發生暈厥,經檢查發現,均因為月經初潮失血過多而導致貧血。且紅蛋白均<70g/L而無其他異常檢查結果。故臨床醫師針對青少年女性暈厥患者應想到嚴重的月經失血性貧血是一種潛在病因。8例低血糖患兒均偏瘦,體重輕,多發生在運動后,未服用早餐,發病后及時送附近醫院。做血糖檢測,結果均<3.9mmol/L(正常值3.9~6.1mmol/L)低于空腹血糖,經立即推入高糖后緩解。故易于診斷。其他病種根據醫院各方面檢查也都作出明確診斷。
一般暈厥預后是良好的,但發生在運動期間的暈厥,可能會危及生命。有國外專家報道,在青少年運動員發生暈厥時,猝死發生率竟高達17%~23%。還有一些專家研究認為,循環系統停止時間達5~10秒就會出現意識障礙,>15秒就會產生抽搐。如果小兒的心律失常屬高度房室傳導阻滯,病態竇房結綜合征,遺傳性Q-T綜合征,室性心動過速均可引起暈厥、抽搐及猝死。且心源性暈厥在暈厥中最危險,臨床醫生必須高度警惕和重視,對心原性暈厥必須熟練掌握其特點及時采集病史,查心電圖、心臟超聲是初始評估的重要手段,進步評估心臟,還可以檢查動態心電圖、電生理檢查、負荷試驗甚至心導管及冠脈造影等。本組12例心原性患者發病時均有心電圖改變,2例心肌炎,有心肌酶及同工酶增高的表現,心電圖顯示心動過速及ST-T改變。故心原性暈厥應引起臨床醫生的重視。
參考文獻
1 曾和平,主編.現代小兒心臟內科學.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10.
2 張清友,杜軍,陳進軍,等.兒童不明原因暈厥的臨床特征與直立、傾斜試驗關系的研究[J].中國實用兒科學雜志,2003,18(1):27-29.
3 呂立雄,朱順和.心厚性暈厥[J].醫師進修雜志,2002,25(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