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冬保
關鍵詞 高血壓病 全科醫生 測量血壓
高血壓病指以體循環收縮壓和(或)舒張壓持續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伴或不伴有多種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綜合征,通常簡稱為高血壓。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圍內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因此提高對高血壓病的認識,對早期預防、及時治療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把血壓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不但能延緩靶器官的損害,而且能夠降低腦卒中、冠心病和心臟性猝死的發生率。而經常、準確地了解血壓值及波動情況,是有效控制血壓的基礎。筆者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發現有許多全科醫生在測量血壓時存在著不規范的現象,影響了臨床診斷與治療。
血壓測量工具
血壓計:采用國家計量部門批準和定期校準的血壓計。
聽診器:應使用高質量的短管聽診器,常規采用模式胸件聽診器,當聽低頻率柯氏音時建議采用鐘式胸件聽診器。
血壓測量方法
測量血壓的環境應安靜、溫度適當。測前半小時禁止吸煙,禁飲濃茶或咖啡,小便排空。測量前至少休息5分鐘。避免緊張、焦慮、情緒激動或疼痛。
打開血壓計開關,檢查水銀柱液面是否與0點平齊。
被測者一般采取座位,測右上臂,全身肌肉放松;不應將過多或太厚的衣袖推卷上去,擠壓在袖帶之上。肘部應置于心臟同一水平上。
袖帶的氣囊應環繞上臂的80%,袖帶下緣應在肘彎上2.0~3.0cm。將聽診器胸件置于袖帶下肘窩處肱動脈上,輕按使聽診器和皮膚全面接觸,不能壓得太重。
測量時快速充氣,氣囊內壓力應達到使手腕橈動脈脈搏消失,并再升高20~30mmHg然后勻速緩慢放氣,下降速度2~4mmHg/秒。兩眼平視水銀柱凸面,當聽到第1個響聲時為收縮壓;以聲音消失時的為舒張壓。兒童、妊娠、嚴重貧血或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等情況下,聽診聲音不消失,此時改定為以變音為舒張壓。取得舒張壓讀數后,快速放氣至0點水平。
應重復測2次,每次相隔2分鐘。取2次讀數的平均值記錄。如果2次讀數的收縮壓或舒張壓讀數相差>5mmHg,應再隔2分鐘,測第3次,然后取3次讀數的平均值。
測試完畢,記錄血壓值,整理血壓計。
影響血壓測量因素
與被測者有關的因素均可引起血壓測量偏差,如室內溫度、運動、飲酒或吸煙等,應注意測壓時不要說話。
將聽診器胸件塞于袖帶下動脈搏動處,測得血壓值低于不塞于袖帶下的規范操作測得值。
坐位舒張壓較仰臥位高5mmHg,收縮壓相差不大,如需測量直立位血壓,一般仰臥位收縮壓較直立位高5~8mmHg,舒張壓高4~6mmHg。
測量時氣囊位置應與右心房水平等高。若上臂位置低于右心房水平,測量值偏高;相反則偏低。
袖帶氣囊中部應放置于上臂肱動脈上方,袖帶邊緣不能卷起。袖帶下緣在肘關節上方2~3cm。袖帶太緊,測出來的收縮壓、舒張壓均偏低,相反則測得的血壓偏高。一般認為能塞進2個指頭時松緊適度。
勻速緩慢放氣,下降速度2~4mmHg/秒,放氣速度過快,可使測得的收縮壓偏低,而舒張壓偏高。當心動過緩和心律不齊時建議放氣速度為每搏心跳下降2mm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