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萬香
摘 要:自2003年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實施“全國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以來,使身處偏遠農村的學生深深地感受到遠程教育帶來的希望,特別是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既抽象,又有很強科學性的課文時,教師運用聲像并茂的課件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提高了教學效率。學生感到學習更加輕松、快捷,掌握到的知識更為豐富、有趣。
關鍵詞:語文教學;遠程教育;學習環境
一、識字教學規范化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低年級學生會認3000個字。有了遠程教育資源,教師在指導學生認字時,再也不怕受到地方音的影響,字形也能按照正確的間架結構加以認識、掌握。例如,教師指導學生學習“舞”字時,學生對“舞”字的間架結構、筆順、筆畫、讀音都覺得難以掌握。此時,教師就可以利用遠教資源的優勢幫助學生掌握“舞”。首先在課程資源中找到課文,然后點擊媒體資源。當要了解“舞”字的間架結構時,就點擊“結構”信息卡,屏幕上就出現“舞”字的結構、筆畫數、筆順,并對“舞”準確無誤地進行書寫演示。學生跟著演示練習書寫,既激發了識字興趣,又使學生更易掌握。當你要卡上出現“舞”字的讀音時,就點擊此字的“讀音”信息卡,信息包括該字的準確讀音都一應俱全。當你要了解“舞”字的字義時,就點擊此字的“字義”信息卡,有關該字的字義就出現,很快就了解到“舞”字的字義、組詞情況。如此方便快捷的學習途徑,會使學生準確掌握每個字的音、形、義。
二、閱讀教學形象化
遠程教育課程資源的每篇課文,都有不同的課件媒體資源,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課文時,針對課文中的重、難點,可以通過課件展示,幫助學生理解。如,在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琥珀》時,由于師生都受到時間、空間及知識的限制,學生在學習琥珀的形成過程時,面對教本很難想象出蜘蛛和蒼蠅怎么會被裹在松脂球中以及形成琥珀所需的時間,教師就可以在遠教資源中找到這一媒體資源,播放琥珀形成過程的課件。隨著音樂響起,屏幕上出現了一片茂密的大森林,一只嗡嗡叫的蒼蠅在飛舞著,輕輕地落在了干枯的松樹枝上,一只渾身滾圓的蜘蛛慢慢地爬著,蜘蛛發現了蒼蠅,就在蜘蛛爬到蒼蠅身邊的一瞬間,剛好一大滴松脂落下來,把蜘蛛和蒼蠅裹在里面,松脂不斷地往下滴……當學生看到這些動感畫面時,就很形象地感受到琥珀的形成過程。對理解課文內容起到了畫龍點睛的功效。
三、朗讀課文情境化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但在以前的教學中,談不上“有良好的語感,以志傳情,把課文中作者的態度、感情進行再現,引導學生入境入情地讀”。現在運用遠程教育資源進行教學,每篇課文都可以在資源上找到相應的信息,當點擊該篇課文時,在其音、像并茂的影片中,就能使學生感受到標準的范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這一資源反復地訓練學生朗讀,培養語感,加強情感和美的熏陶,使學生在反復的訓練中入情入境地朗讀。
四、獲取知識全面化
書本的知識畢竟是有限的,當學習課文時,需要滲透進一些課外知識來幫助解決、了解。教師、學生只利用課余時間來查閱大量資料或者到網上去查閱,給我們的學習帶來極大的不便。但自從運用遠程教育資源進行教學,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只要一遇到拓展知識,就可以在資源上找到相應的信息,就可以更全面、更完善地對課文內容進行理解。
總之,遠程教育資源給我們的教、學都帶來很大的優勢。讓我們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彌補教學中的不足,給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