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可成
摘 要:如果把一堂課比作一篇文章,那么精彩的課堂導入就是這篇文章的“風頭”。課堂導入是新課教學的第一環節,能夠起到滲透主題,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重要作用。同時,精彩的課堂導入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主要分析了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導入。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導入
一、復習導入法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現代心理研究也表明:人們在感知事物時,與該事物有關的知識經驗越豐富,感知就越迅速、越全面。由此可見,回顧已學的知識不僅能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還能為學習與之有關聯的事物作鋪墊。在歷史教學中,復習導入法是指通過回顧已學知識巧妙聯系即將學習的新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例如,在學習《楚漢相爭》這一課題時,筆者首先引領學生回憶秦王朝的崛起和統一六國,之后是秦王朝的衰敗、覆滅,最后水到渠成地引出了《楚漢相爭》這一課程學習的內容。
二、故事導入法
故事導入法是通過講解故事的形式作為一堂課程學習的開始,中華文明歷史悠久,沉淀了太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和歷史故事,并且這些故事與所學知識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例如,在學習《吳越爭霸》這一課題時,筆者給學生講了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在學習《赤壁之戰》時,筆者講述了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在學習《鴉片戰爭》時,筆者講述了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故事。學生在聽完這些故事之后,學習熱情就很高了。通過這些與課題相關聯的故事巧妙地引導學生進入課題學習。
三、懸念導入法
懸念導入法是指通過創設具有懸念的問題,引導學生進入課題學習的導入方法。初中學生好奇心強,思維活躍,在新課程學習前巧妙地設置具有懸念的問題,能夠很好地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例如,在學習《南北戰爭》這一課題時,筆者首先提問:在美國南北戰爭那段歷史時期,有一個人發表了《我有一個夢想(I have a dream)》的演講,這個人是誰?他是在什么歷史環境下發表演講的?他是在什么地方發表演講的?有許多學生知道這個人是馬丁路德金,但大多不知道后兩個問題。筆者看見學生帶有疑惑的表情,知道學生被這種帶有懸念的問題所吸引了,于是自然地將學生引入學習的天地。
總之,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課堂導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課堂導入,能夠很好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結合實際情況,使用巧妙的導入方法,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
參考文獻:
蘇瑩.淺析初中歷史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3(39).
(作者單位 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鳳山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