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京
摘 要:小學數學教師研讀教材必須樹立四個意識:一是要有統攬全局意識;二是要有準確定位三維目標意識;三是要有體現數學思想方法意識;四是要有把教材當作最基本教學資源的意識。這樣就能為有效教學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數學教師;意識;教學目標
為了幫助每位小學數學教師很好地解讀教材,筆者認為在解讀教材時必須樹立四個意識。
一、要有統攬全局意識
數學教材是依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征,把“四個領域”內容由淺入深、螺旋上升式排列在各學段的教材當中。數學教師必須認真分析本冊教材所含內容所處學段的總目標、學段目標以及課時目標,必須弄清本冊教材在整個教材體系中的地位、作用,明白每個知識點的重、難點和關鍵,這樣才能準確把握施教范圍、施教深淺,少走彎路。
二、要有準確定位三維目標意識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和靈魂,是教學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每一節課的施教目標均要體現為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進而確定重難點,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它們的高度統一,不論是備課、上課、說課、評課都必須指向目標的達成。
三、要有體現數學思想的意識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提出,通過數學學習形成數學的思想方法是數學教學的最高目標境界,這些數學思想能讓學生受用終身。而這些思想方法都隱含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之中。雖然是隱性的,但教師必須明確,安排在知識形成過程中讓學生去經歷、感受、體驗。
四、要有把教材當作最基本教學資源的意識
新課程雖然提倡教師要實現“用教材教”,但并不是讓教師完全棄教材于不顧,因為教材畢竟是許多有經驗的專家、教師經過認真研究、反復推敲才確定的,它代表著課標的“實質”。所以教師要認真分析研究教材中呈現的信息,從正文、例題、練習題等方面弄清編者的意圖,多進行換位思考,多問幾個為什么,在選擇教法、學法上利用主題圖、情境設計、信息提示等資源,充分發揮其作用,避免“舍近求遠”,力爭達到教材編者所預期的目標。
這四個意識雖不能涵蓋數學教師快速“解讀教材”的全部,但實踐證明,如果每位教師能以此為“解讀教材”的抓手,一定能為數學教師進行有效教學活動做很好的奠基。
(作者單位 陜西省合陽縣教學研究室小教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