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小燕
摘 要:在物理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調動學生動腦思考、大膽試驗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主動性。
關鍵詞:物理教學;創新;實驗
如何在物理實驗教學中融入創新教育,培養創新人才,是時代對物理教師提出的一個嚴肅而迫切的課題。
一、適應形勢要求,轉變教育觀念
努力挖掘物理實驗本身的內涵和外延,創設教學情境,增加演示實驗,在不斷探索中,培養和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調動學生積極觀察、動腦思考、大膽試驗,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主動性。
二、開拓實驗教學,培養創新能力
1.增強實驗教學的探究性
在實驗教學中,采用分組探究的實踐活動,讓學生成為探究的主體,使他們充分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及科學發現的喜悅,激發探究欲望。比如,在探索“電路連接”的課題時:(1)教師先把三盞燈串聯在一起,開關閉合后,三盞燈都亮了。(2)教師提出問題:不拆電路能否只讓一盞燈亮而另外兩盞燈不亮?(3)學生分組探究,尋找方法。(4)交流結論,互相補充。(5)整理記錄實驗結果。通過這些方法讓學生在實驗中學習,在探究中實驗,主動地獲取了知識,培養了敢于動手創造的探索精神。
2.在實驗教學中鼓勵學生“發現—提出”問題
教師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究。隨著問題的深入探究,學生會有所發現。比如,在探究“電流與電壓和電阻關系”時,教師先設問:電流與電阻有什么定量關系嗎?待學生思考后,教師繼續提問:如何設計實驗電路?層層深入的提問誘導,使學生養成“發現—提出問題”的習慣。他們會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想盡辦法去解決問題,這樣既鍛煉了實踐能力,又培養了創新所需要的自我獨立性。
3.引導學生“設計—激發”創新能力
增加設計性實驗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激發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可以從不同角度引導學生:(1)將各種不同實驗原理的器材分類,引導學生依據相應的原理,用分類器材去設計相應的實驗。(2)提供不同實驗原理,引導學生從原理出發選擇相應的器材,設計相應的試驗。同時,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設計性實驗,總結和撰寫實驗小論文。
三、擴展實驗時空,提供觀察機會
1.開放實驗室
讓學生隨時都能進行實驗,來驗證自己在學習中的一些疑問,使他們養成以實驗探究未知,大膽質疑的科學精神。
2.延伸實驗的時空
把實驗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從學校延伸到家庭。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一些物理實驗課題研究,增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