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海燕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關于寫作的總目標是:“能具體明確、文通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的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清通”二字,似乎可以概括小學生習作的方向,而敢寫、樂寫、會寫,將是貫穿于小學生習作生命的始終,它們互為因果、環環相扣。通過解決三個問題,讓習作真正成為學生的個人活動,讓學生能夠真正從習作中獲得樂趣。
關鍵詞:門檻;興趣;生活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有時一篇作文在很大程度上能折射出一個學生的語文水平。在現實生活中“作文”總被看作是學習中的攔路虎,讓學生“望而生畏”,讓教師“絞盡腦汁”,讓家長“無計可施”,其實作文沒那么可怕,當一個學生真正地走近它、琢磨它、掌握它,寫作會成為一件樂事。如何讓小學生不懼怕寫作呢,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降低“門檻”,讓學生敢寫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中年級的習作重在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要降低起始階段的難度。我先用“降低門檻”來解讀這句話。想“降低門檻”要做到:(1)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也就是說寫作素材來源于生活,讓學生寫有過生活經歷的事或熟悉的事物。(2)以表揚為主,學會期待。就像對待剛學會走路的孩子,當他剛邁出一步,要表揚他真棒。(3)肯定在先,建議在后。只要是學生獨立完成習作,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哪怕是只寫一句通順的話、一個恰當的詞,都要給學生提些建議,讓學生有修改的方向和動力,這樣習作的火苗就會被“挑撥”得旺旺的。
二、激發興趣,讓學生樂寫
贊可夫說:“只有學生在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使學生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可見,興趣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內動力,當學生對作文產生了興趣,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去寫作。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1.誘發寫作動機的心理因素
心理學表明誘發寫作動機的心理因素之一就是“出于能獲得榮譽和利益的喜悅”,所以,語文教師應該把獎勵當作培養學生作文興趣的催化劑。一旦我發現有作文寫得好的,或有明顯進步的,我都會對他們大加贊賞,并當著全體學生的面范讀,推薦好的作品參加作文大賽。
2.喚醒學生寫作文的欲望
作文教學關鍵在于喚醒學生寫作文的欲望,在學生愿意、急于表達的時候,教師推波助瀾,看準時機,讓學生及時寫作,這樣學生會說真話、實話,能表達出真情實感。如,學習《坐井觀天》后,讓學生續寫,青蛙跳出井口后會看到什么,會說些什么?學習《假如》后,讓學生仿寫:假如你有馬良的神筆,你會畫些什么呢?學生興趣高漲,想了很多。
3.捕捉練筆的契機
如,學校舉行完慶六一聯歡會后,讓學生寫《我最喜歡的節目》。母親節到了讓學生給媽媽寫一封信,看著課桌亂寫亂畫的痕跡,讓學生寫童話《課桌在哭述》。這些看似平常的題目,確實讓學生的作文內容有血有肉,有情有感。要想真正解決作文材料來源問題,教師應主動引導學生寫熟悉的人、事、景、物,學生作文就不會感到那么吃力了。
三、適當指導,讓學生會寫
在作文教學中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能放任自流,同時要注意張弛有度、有的放矢,要教會學生寫作的方法。其中包括如何審題,如何構思外,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轉變觀念,讓習作真正成為學生的活動
我們常常以一個成人的心態和標準,對小學生的寫話和習作提出了許多過高、過激的要求。這樣就造成了小學語文,特別是習作,覺得特別的困難。所以我們應該以學生的眼光,去看待他們的習作,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欣賞他們豐富的內心世界。
2.培養學生觀察感受生活的能力
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最終回歸于生活。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走進生活,體驗生活,觀察感受生活。就像《廣玉蘭》一課,寫葉片時有這樣一句話:“廣玉蘭的葉片富有光澤,好像涂了層蠟,再配上有著鐵銹色短柔毛的葉背和那微呈波狀的邊緣,使人覺得另有一番情趣。”樸實簡單的描寫,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多了幾分情趣,原因就在于作者走進生活對葉片進行了細致入微的觀察和入情的體驗。
3.培養學生積累語言資料的能力
寫作是運用語言的藝術,學生收集到豐富的生活素材,積累許多好詞佳句,寫作時才能如魚得水。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而這里關鍵是理解和運用,只有學生真正理解了字、詞、短語的意思和用法,才能巧妙而又富于變化地將其連句成篇。在教學中,我們要更多地重視學生的理解和積累,并研究一些形式多變、富有成效的積累方法。
總之,習作是一個前期積累、后期運用的過程,是人們交流和表達的載體。對待小學低中年段的習作,我們更少一點要求和批評,多一點鼓勵和引導,讓學生充分地去接觸生活,在生活中寫自己熟悉的、樂于表達的事物。通過敢寫、樂寫、會寫這樣一個循環的過程,我相信,學生的習作會變得輕松起來,學生的習作水平也會慢慢提高。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金家壩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