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暢
摘 要:伴隨著新課程改革與素質教育進程的不斷發展,傳統的“滿堂灌”或“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已漸漸被遺棄。從小學數學學習的角度出發,不難發現,現階段的小學數學課堂逐漸由“粗”變“細”、由“繁”變“簡”的教學過程,其中便巧留了足夠的課堂時空,讓教學過程中產生更知識化、多元化以及系統化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從中得以思考、學習以及體會數學的樂趣,具體形象地形成一些有效地知識與技能,從而實現科學發展觀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留白”設計;效率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留白”的解讀
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結合自身實踐以及教學經驗所得,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師無法給小學生留有足夠的思考、判斷、分析的“留白”,大大地減少了學生對于教學問題,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筆者認為,小學數學教學(教學過程包含教學前、中、后個階段)中,教師應當給予學生適當的“留白”才能解決學習中所遇到的數學問題,讓學生自主、合作與探究性地進行討論、交流等方式,用優秀的數學教學語言去激發與引導學生生成并提出問題,給予一定的時空進行聯想、思考與探究,并與教師產生一問多答的情況,從而讓學生把握每節課堂知識與技能,最終全面提升小學生的數學綜合知識。
二、《人民幣的認識》的數學課堂“留白”設計
本文筆者以《人民幣的認識》教學為例,以抓牢“大部分的小學生能夠準確地辨認各種面值的人民幣以及小部分學生能夠清楚地計算買物品時需多少錢”的教學背景,為了更加清晰地形成完整以及有效的課堂教學,筆者建議教師讓小學生開展“課前體驗”,即進行課前“留白”設計,讓學生進行有目的性地使用與購買一些生活物品,并記錄相應的價錢。
要實現小學數學的效率教學,其情境創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設計如下情境:
師:“生活商店”臨近開業,可商店里面的貨物還處于缺貨,應當怎么辦呢?(與此同時,利用多媒體形成“生活商店”的背景圖片,把講臺看似“柜臺”,空無一物。)
生:老師,我賣你一枝鉛筆。
師:謝謝,你這個賣多少錢?
生:1元
……
如此,進行幾組相應的對話,讓學生也從中參與對話與知識的運用,既有助于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更能有效地達到教學效果。
通過這樣的課前“留白”,既拉近了教材與生活的距離,又為新知準備了必要的舊知,使得課堂新知的學習順利進行,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徐斌.另類課堂.廣西教育出版社,2006-01.
[2]傅國亮,程淑華.新課程優秀教學設計與案例.海南出版社,2004-02.
(作者單位 四川省武勝縣城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