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玲
摘 要:音樂欣賞是通過聆聽音樂作品獲得審美享受的音樂活動,聆聽是音樂欣賞教學中首要和必要的教學環節,對于學生來說,由于其生活經驗、知識水平、理解力和音樂修養有限,在單純的聆聽過程中,很容易走神。而圖譜的運用能把抽象音樂形象化,幫助學生形象地掌握音樂的旋律、節奏、特征、曲式結構等特點,強化音樂審美感受,提高音樂記憶效果。
關鍵詞:圖譜音樂;欣賞;運用
音樂欣賞是一門抽象的藝術,如何讓小學生感知,理解音樂,積極參與抽象音樂活動?教育心理學者認為“讓學生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更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因此,音樂欣賞課堂教學可以是多種感官協同活動的感知活動。那么應該怎樣運用圖譜使教學活動變得生動、形象、富有趣味呢?
一、利用圖譜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生因其年齡小,心理成熟度不足,自我控制能力較弱,在教學設計中可選用直觀的教學手段與教學方式。圖譜在音樂教學中作為一種直觀生動的教學方式,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利用圖譜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形象和音樂表現方式。
音樂欣賞課堂中利用圖譜創設情境可體現在組織教學的各環節和過程中,如在學習《我的家鄉在日喀則》這首欣賞曲時,開始導入時可利用圖譜創設具有藏族特色的氛圍,在欣賞過程中為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參與積極性,可創設腳形圖譜,讓學生隨著音樂跟著腳形參與表演藏族舞步的音樂活動。學生在這樣的情景中又有形象的圖譜作輔助手段,學習熱情激發了,音樂思維也處于最佳狀態,從而積極思考,自覺接受新知識??梢妶D譜以其特有的直觀性、趣味性,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
二、利用圖譜理解樂曲,掌握學習內容
在音樂教學中,欣賞音樂是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但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稍難或相對抽象的材料,以致學生的欣賞只是停留于表面,無法真正理解欣賞音樂所表達的內在含義。這時教師可合理地運用圖譜,讓學生處在視覺與聽覺交融的環境中,提升對樂曲的理解力和教學效果。
1.妙用圖譜,幫助學生理解音樂形象
對于小學低級學生來說欣賞樂曲、分析音樂形象和特征是有一定困難的,如在欣賞《青蛙合唱》樂曲時,如果只讓學生靜靜地聽,教師不介紹任何內容,學生的聽賞興趣不能堅持到樂曲結束,取代的就是進行各種與音樂無關的“活動”。如果在欣賞樂曲中低音出現時出示大青蛙的圖譜,高音時出現小青蛙的圖譜,學生立即就能明白樂曲的內容,而后出現類似的音樂,學生自然而然會明白音樂的內容和形象。當音樂形象出現順序變化時,學生對青蛙特征的理解和把握也會隨之發生變化。
2.善用圖譜,幫助學生把握樂曲結構
音樂的結構包括音樂的章節、段落、樂句。圖譜往往可以將樂曲的結構直觀、形象地顯示出來,學生可以根據圖譜進行感受、理解和體驗音樂。當性質不同的音樂在同一個樂曲中出現時,教師可以利用圖譜的視覺效果讓學生直接感知。如五年級的欣賞曲《春節序曲》這是一首歡快活潑的管弦樂曲,表現了人們歡慶春節時載歌載舞的熱烈歡騰場面和氣氛,樂曲結構為ABA,第一段A,樂段歡騰熱烈,第二段B,樂段緩慢而抒情,第三段A是第一段的再現,創作圖譜時第一段和第三段用以明快的大紅色節奏來表示跳躍活潑,第二段可用連續水波線來表示,音樂結構和段落性質一目了然。而第三段的內容學生一聽,就能分析出用什么圖譜來表示,并能說出各自不同的理由,可見學生已經掌握了樂曲的內容。
音樂欣賞課堂是多種感知協同理解、運用的活動,圖譜的正確運用、創設,對于學生音樂欣賞活動能起到支持和強化的作用。以圖譜為手段吸引學生主動投入到音樂活動,幫助學生體驗和感受音樂,感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激發學生獨特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表現力,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目的是我們一線教師努力的方向,當然圖譜教學的方式不可能窮盡,而我們要做的是怎樣恰到好處地利用圖譜、提高音樂欣賞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