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 莉
摘 要:鄉土民俗文化知識是德育新課標的重要內容,它包含寶貴的德育資源,具有特有的德育功能。在德育課堂內外充分發揮鄉土民俗文化的精髓,加強德育滲透,有助于學生逐步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人文修養,培養健康的人格,從而達到德育無痕化的最高境界。
關鍵詞:鄉土民俗文化;德育;現狀
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生愛祖國的情感,是從愛家庭,愛學校,愛故鄉,愛集體農莊,愛工廠,愛祖國的語言開始的。”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鄉土資源以其“近、熟、親”的特點,在對學生進行愛家鄉、愛祖國等思想教育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通過對家鄉的歷史、地理、文化等知識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增強學生的鄉土觀念,關注家鄉自然資源、人文環境和現實生活,提升學生的家鄉情結,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觀念。因此,我認為在當今的職業學校恰當開展鄉土民俗文化教育,將會對職校德育工作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當今職校生的一些現狀分析
當今的職校生的德育從總體上來說,精神世界是健康的,日常行為也比較規范,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具體來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沒有遠大理想
目前,在職校生中,有部分學生沒有健康的榮辱觀,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青年人應有的遠大志向。
2.心理素質較差
現在大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很多學生的經歷都是一帆風順,當他們面對挫折時,往往會一下子跌入人生低谷。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他們要么會自暴自棄,要么會悲觀失望,這是極為不利的。
3.缺乏寬容之心
在職業學校,許多學生缺乏良好的禮儀和高尚的情操,處處以自我為中心,唯我獨尊,有時為一點小事與他人爭吵,甚至大打出手,缺乏寬容之心。
4.缺乏感恩之心
有些職校生面對父母和老師的辛勤付出,不懂得感恩圖報,有時甚至感到厭煩。
因此,職業學校要實施有效的德育,就必須突破“教材是唯一課程資源或德育資源”的束縛,就必須突破教師單一的談話式的說教,直面不斷變化著的生活,堅持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的德育方法。
二、運用鄉土民俗文化實施德育的可行性
1.一個地方的文化對一個人乃至一個地方的精神面貌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這種文化傳統已經形成一道無聲的指令,流淌在人們的血液里,所以,我們職校生也延續了“一方水土”的血脈。他們是在鄉土文化的滋養中成長的。
2.鄉土民俗文化的現實性、直觀性、貼近生活等特點是學校德育教材的最好的補充
因為鄉土民俗文化是一個地方人們熟悉的從古到今形成的歷史遺跡、自然景觀、人文逸事、革命傳統、民族風情等土生土長的物質和非物質文明的積淀。所有這些都是職校輔助教學、德育教育、審美教育的良好素材。
三、鄉土民俗文化實施德育教育的具體措施
1.利用鄉土民俗文化對學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在教學中可利用家鄉的著名戰役、英雄人物的事跡來感動學生,從而使學生更加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并把自己同家鄉和祖國的命運聯系在一起。
2.利用鄉土民俗文化強化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教育
如向學生介紹溧陽的年俗、節俗,讓學生收集整理富有地方特色的溧陽話等。這樣使學生更貼近家鄉、了解家鄉,培養他們為建設家鄉美好明天和祖國騰飛而努力奮斗的志向。
3.利用鄉土民俗文化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
在我們溧陽的歷史長河中的有血有肉的故事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學生也耳熟能詳,如果老師能恰當運用,定當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4.利用鄉土民俗文化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
老師可以與學生一起收集自古以來溧陽居民誠信交往、誠信經營的例子來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讓學生感受誠信在人生中的重要性,使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學習觀和職業觀。
總之,一方鄉土蘊藏著豐富的德育資源,職校德育教育存在眾多運用鄉土資源的機會,每個教育環節都具有鄉土化的可能,每個知識點只要用心挖掘,都可實施傳統美德的教育。讓我們把鄉土民俗文化與職校的德育教育結合起來,讓鄉土民俗文化融進家鄉子弟的血脈中,讓鄉土民俗文化成為家鄉子弟的心靈寄托。讓溧陽的職校生對溧陽的鄉土民俗文化有著生命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