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力哈木·米吉提等
摘 要 目的:觀察矩形髓內釘治療脛腓骨骨折療果優良性。方法:應用引釘法矩形髓內釘治療脛腓骨骨折患者37例。結果:37例患者矩形髓內釘均一次打入,無交叉,打釘時間8~35分鐘,平均21分鐘。術后優良率94.6%,無嚴重并發癥。結論:矩形髓內釘治療脛腓骨骨折優良性好,操作簡單,縮短手術時間,固定可靠。
關鍵詞 矩形髓內釘 脛腓骨骨折 骨折固定術
為了有效發揮矩形髓內釘的力學優勢,用于治療閉合性和開放性脛腓骨骨折,2010年1月~2011年6月應用引釘法打入矩形髓內釘治療脛腓骨骨折患者37例,均取得良好療效。
資料與方法
本組患者37例,男26例,女11例;年齡24~69歲。單純脛骨骨折11例,其余均為脛腓骨雙骨折;閉合性骨折23例,開放性骨折14例;脛骨上1/3骨折11例,中1/3骨折16例,下1/3骨折10例;橫斷型骨折9例,螺旋型骨折15例,粉碎型骨折13例。
手術方法:均采用開放復位內固定。麻醉滿意后,患者仰臥位,綁扎氣囊止血帶,常規消毒鋪單后,驅血,止血帶加壓至28kPa,于患肢脛骨結節兩側旁開1.5cm處作兩個長約2cm的倒八字切口,逐層切至骨膜,止血后沿脛骨前緣向后推開骨膜,并于距脛骨嵴約1.5cm處用10mm骨鑿作45°斜切口,向脛骨遠端方向錘擊使進入脛骨上端髓腔。將2根選好的合適矩形髓內釘輕度預彎后從兩側同時插入髓腔內,使之在髓腔內背靠背呈V字形接觸,然后將其中任意1根釘敲入脛骨髓腔遠端,直至切開暴露的骨折端,使釘越過骨折線約0.5cm,但不進入骨折遠端。此時,再選1根同樣規格的矩形髓內釘作為引釘,輕度預彎后由骨折處向近心端敲擊,使進入脛骨髓腔止于距脛骨結節約3cm處,再敲擊上端另一側矩形髓內釘釘尾,能明顯感到釘釘相碰且有較大阻力時,后退引釘約2mm,再敲進上端矩形釘,這樣下退上進約3次,即可完全退出引釘,順利打入另一側矩形釘,使2釘在髓腔內呈背靠背不交叉。余下操作即在骨折復位后敲擊2釘使進入骨折遠端即可。對伴發的腓骨骨折、骨折線在距踝關節4cm以上者多在脛骨骨折復位固定后自行復位,無需特殊處理,對4cm以內可逆行穿1根克氏針輔助固定。
術后處理:術后常規應用石膏外固定,對中1/3或下1/3骨折患者,一般用小腿石膏即可;對上1/3骨折患者,需用下肢石膏輔助固定。固定時間:穩定骨折1~2周,一般拆線后即可去除石膏;對不穩定骨折,則需固定3周或更長時間。術后置于布朗架上抬高患肢3~7天,對肢體腫脹嚴重、皮膚張力較大者應用甘露醇、速尿。對開放性骨折術前、術中均應用廣譜抗生素,術后再用3天。
療效判斷標準:①優:切口一期愈合,骨折達解剖對位,并在6個月內愈合,膝和踝關節功能完全恢復正常;②良:切口一期愈合或延期愈合,骨折達解剖或近解剖對位,骨折在6~9個月內愈合,膝和踝關節功能基本正常;③中:切口延期愈合,骨折近解剖對位,骨折9~12個月內愈合,膝和踝關節功能差,曲伸30°~60°;④差:切口延期愈合或長期感染,或發生骨不連或膝踝關節僵直。
結 果
37例患者均用引釘法打入矩形髓內釘,均一次打入,無交叉,打釘時間8~45分鐘,平均21分鐘。37例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6~24個月,平均15個月。
本組37患者中,優21例(56.8%),良14例(37.8%),中2例(5.4%)。
討 論
脛腓骨由于復雜的解剖特點決定了其治療具有復雜性,術后發生內固定器外露、切口感染、骨折延遲愈合或骨不連的機率較高,踝關節功能也往往恢復較差。應用引釘法矩形髓內釘治療脛腓骨骨折有效防止矩形髓內釘在髓腔中交叉,操作更加簡單化,1次成功率顯著提高,手術時間大大縮短;不加重組織損傷;直視下復位固定,無需透視,減少術者X線放射,本組37例患者術后優良率94.6%,無嚴重并發癥。治療效果優良性好,固定可靠。利于在基層單位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