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萍等
摘 要 目的:觀察麻杏石甘湯加減治療小兒肺炎喘嗽臨床療效。方法:收治支氣管肺炎患兒8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常規給予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抗感染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用麻杏石甘湯加減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的療效。結果:觀察組在咳嗽消失、肺部啰音消失、胸片恢復正常時間方面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治愈率比較差異也有統計意義(P<0.05)。結論:麻杏石甘湯加減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可明顯改善臨床癥狀,提高治愈率。
關鍵詞 小兒 支氣管肺炎 麻杏石甘湯
支氣管肺炎是嬰幼兒時期的主要常見病之一,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以冬春兩季或氣候聚變時較多,嚴重影響嬰幼兒的健康。麻杏石甘湯源自漢代張仲景的《傷寒論》,由麻黃、杏仁、石膏、甘草4味藥物組成,具有辛涼宣泄、清肺平喘之功效[1],主治肺熱熾盛的肺炎和熱邪犯肺的哮喘[2]。采用麻杏石甘湯加減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患兒40例,效果顯著,現將材料歸納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1年1~12月收治支氣管肺炎患兒80例,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40例,對照組40例。觀察組男24例,女16例;對照組男21例,女19例。觀察組平均年齡4.7±4.3歲;對照組平均年齡4.1±4.0歲。觀察組平均病程8.0±5.0天;對照組平均病程8.5±5.5天。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上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方法:⑴對照組:采用西醫常規治療方法,給予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抗感染治療。選用阿奇霉素10mg/(kg·日),1次/日,靜滴5天,同時霧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懸液和復方異丙托溴銨溶液,1次/日,共5天。⑵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另予麻杏石甘湯加減。麻黃3~8g,杏仁2~10g,生石膏5~30g,甘草1~6g,可隨癥選加下列藥物:①發熱無汗加鮮蘆根6~12g;②發熱有汗加黃芩6g,或重用生石膏;③咳喘痰多加天竺黃6g,萊菔子6g;④便干可加瓜萎5~10g。日1劑,水煎服。
診斷標準[3]:①發熱,熱型不定,熱程1~3周;②刺激性咳嗽,可有黏稠痰;③肺部體征常不明顯;④肺部X線表現為肺門陰影增重,支氣管肺炎,間質性肺炎,均一的肺實變等。與臨床常表現不一致,咳嗽重而體征輕,體征輕但胸片陰影顯著;⑤血清中肺炎支原體IgM抗體陽性,白細胞總數正常或偏高;⑥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治療顯效。排除重度營養不良、肺結核、支氣管哮喘,以及伴有心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全身性疾病。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組間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兩組患兒療效比較,見表1。
兩組患兒臨床指標比較,見表2。
討 論
支氣管肺炎常由細菌或病毒引起,按病理形態的改變可分為一般支氣管肺炎和間質性支氣管肺炎兩類,前者多由細菌所致,后者則以病毒為主,臨床上?;\統地診斷為支氣管肺炎。西醫治療首選藥物是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該種藥物組織穿透力強,在肺組織中濃度較高,能滲入細胞內,殺滅病原體,但近年來隨著細菌(病毒)感染發病率的增加,抗生素的廣泛使用導致了耐藥性的增加,從而使治療效果逐漸降低。
中醫中藥采用辨病與辨證相結合,標本兼治的方法治療,取得了明顯的療效。支氣管肺炎中醫屬“肺炎喘嗽”的范疇,符合麻杏石甘湯證治。麻杏石甘湯由麻黃、杏仁、甘草、生石膏組成,具有清熱宣肺平喘之功效。隨癥加減后可適用于支氣管肺炎的治療。本研究將患兒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西醫常規治療方法,給予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抗感染治療,同時霧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懸液和復方異丙托溴銨溶液;觀察組在西醫組基礎上加用麻杏石甘湯加減方治療,觀察兩組患兒的臨床癥狀、體征及不良反應情況。結果顯示,觀察組治愈率97.5%,對照組80%。兩組患兒在退熱時間、咳嗽好轉時間、啰音消失時間和胸片恢復時間等四項臨床指標方面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表明,麻杏石甘湯加減方對抗炎、平喘療效明顯。進一步為中醫中藥治療支氣管肺炎提供了客觀依據。麻杏石甘湯聯合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可縮短療程,提高療效,并且觀察期間無1例不良反應發生,值得臨床辨證使用。
參考文獻
1 馬以泉,王仁忠,曹靈勇.麻杏石甘湯藥理作用研究[J].中國藥業,2005,14(4):32-33.
2 鄧中申.方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21-24.
3 楊錫強,易著文.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400-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