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義
資料與方法
冠心病心絞痛其診斷標準均符合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和“中醫新藥治療胸痹的臨床指導原則”,隨機分組,對照觀察,年齡48~70歲,性別男多于女,好發于中老年人。
對190例患者進行治療,1個月1個療程,前后于對照組比較。發作頻率和發作持續時間的觀察,并對血脂變化進行對比。
治療方法:對照組口服腸溶阿司匹林0.1口服,1次/日;洛伐他汀20mg口服,1次/日;單硝酸異山梨酯10mg口服,3次/日。治療組口服氣血散3g口服3次/日。
氣血散基本方藥:人參90g,茯神30g,遠志15g,九節菖蒲60g,丹參30g(甜酒炒),香附60g,郁金30g,血竭30g,琥珀15g,雞血藤30g;痰阻心絡,加半夏30g,橘紅30g,茯苓30g,瓜蔞60g;氣陰不足,加麥冬60g,五味子60g,黃精60g,炒棗仁100g;胸陽不振,加桂枝30g,薤白30g,檀香30g,制附片15g。
結 果
治療組于對照組比較,結果顯示心絞痛發作頻率降低,發作時間縮短,經過統計學處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總有效率92.3%,心電圖改善率高于對照組,表現為ST段和T波段圖形改善,不穩定型患者QT間期離散度(QTd)治療后于對照組有顯著差異;治療后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還有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改善心肌缺血,增加冠脈血流,降低血黏度。
討 論
冠心病心絞痛于祖國醫學的“胸痹,真心痛,厥心痛”等有關,病因病機多發于勞心,情志失養,飲食不節等,屬虛者多,尤其病程久者,屬實者少,一般在病初見實證,也有虛實互見,錯綜復雜的。氣血散強健心臟,調其不平,補虛瀉實,益氣和血,順氣活血,抑強扶弱,無破氣破血,傷元氣之弊,全方以補為主,以通為用,能夠改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胸痛,心悸,乏力等臨床癥狀,減少冠心病心絞痛發作頻率,縮短心絞痛發作持續時間,防治動脈硬化板塊形成,保護血管;治療后未見不良反應,查血,肝腎功能正常,安全性高,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陳灝珠,林果為.實用內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1494-1523.
2 蔡光先,趙玉庸.中西結合內科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2005:192-223.
3 史載祥,黃春林,史大年.現代中醫心血管病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4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