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勇
患腹股溝斜疝的患者,當腹內壓突然升高時,疝內容物可強行擴張疝囊頸而凸入疝囊,隨后因疝囊頸彈性收縮,將疝內容物卡住而不能回納腹腔,此情況稱為腹股溝斜疝嵌閉,簡稱嵌頓疝。其主要表現為疝塊突然增大、變硬、不能回納、有觸痛,是疝氣最為嚴重的一種病況。嵌頓內容物為腸管時,會出現腹痛、惡心、嘔吐、發燒、厭食或哭鬧、煩躁不安,上述癥狀逐漸加重,如不及時處理,可進一步發展為絞窄疝。此情況的治療方法通常是進行外科手術,將疝出的腸管還納回腹腔即可。但有些患者因慢性咳嗽、心力衰竭、前列腺肥大、妊娠、大便秘結等原因暫不宜手術,2006~2010年針對12例此類患者采取中西醫結合保守治療,取得較為滿意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本組患者12例,男10例,女2例,年齡2~80歲。股疝2例均為女性患者,腹股溝斜疝8例,直疝2例,初發股疝形成嵌頓疝1例,初發斜疝形成嵌頓1例,全部病例形成嵌頓時間均≤5小時。12例患者中有負重、用力排便及慢性咳嗽8例。12例均有疝塊增大,平臥時不能回納,咳嗽沖擊感消失,局部腫塊張力增高,疝塊局部明顯疼痛和壓痛,無腹膜炎及休克早期癥狀和體征。本組12例患者均因各種原因暫不宜立即手術治療。
治療方法:①立即肌肉注射安定5~10mg,使患者迅速達到鎮靜和肌肉松弛狀態,以達到緩解嵌頓的目的。②囑患者采用頭低臀高仰臥位、屈膝屈髖,且患側大腿稍外展外旋,使腹內肌、腹橫機處于舒張狀態,使骨環寬松,從而使疝內容物得以沿重力方向易于回納腹腔。③隔姜艾灸氣海、三陰交穴位,以達到益氣助陽,提升止脫止痛的目的。④局部治療:在疝囊皮膚上用15%硫酸鎂浸漬的紗布濕熱敷(20~25℃)30分鐘,主要是達到消腫,松弛嵌頓的目的。再取小茴香150g,桔梗、荔核各150g,烏藥100g,此幾味藥主要是行氣助陽、消腫止痛,將其加水1000ml煮沸后,濾出的藥渣用紗布包扎,稍待冷至20~25℃,在疝囊處熨燙,并緩緩施以手法助其復位。⑤取上述藥汁50~100ml口服。
結 果
經過上述藥物配合手法治療后,12例均于4小時內解除嵌頓,無1例發生絞窄。
討 論
在本方法中,在確定保守治療后,即迅速肌注安定,解除肌肉緊張狀態及緩解疼痛;采取合適的體位利于疝內容物自行回納于腹腔;艾灸相關穴位益氣助陽、提升止脫;硫酸鎂熱敷以及藥物熨燙、煎汁口服行氣消腫止痛;手法助其復位。在使用本方法治療時應注意以下幾點:藥物熨燙及手法應輕柔,防止擠破腸襻,如出現明顯脫水和電解質紊亂的情況應迅速酌情補液。腹部明顯膨脹者需胃腸減壓。本方法主要適用于:①嵌頓時間不長,一般4小時內且估計未發生腸管損壞。②有手術禁忌證,如慢性咳嗽、心力衰竭、前列腺肥大、妊娠、大便秘結等情況,對于存在慢性和急性腹壓增高因素,或1歲以內的嬰幼兒等不適宜手術或手術效果欠佳的嵌頓疝患者,也可以考慮使用此法。③對有以下情況者應盡早手術治療:a.嵌頓時間過長,超過5小時,估計已經發生腸管損壞;b.對于疝環狹緊的疝,如股疝等,同時出現休克征象(表示腸系膜血液循環障礙);c.疝有明顯炎性征象者;d.有腹膜炎早期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