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瑩
摘 要 目的:探討流式尿沉渣全自動分析儀、尿干化學分析儀及尿沉渣顯微鏡檢對尿液有形成分檢測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隨機選擇307份住院患者尿標本,同時用3種方法進行檢測,比較其多個參數結果。結果:尿沉渣分析儀對紅細胞、自細胞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精確度,但對管型的檢測不如顯微鏡檢準確;尿干化學法具有快速、簡便的特點;兩者聯合使用可降低假陽性。對前二者不符合的標本用顯微鏡檢復查,可降低人工復查的工作量。結論:此3種方法聯合應用,可提高檢測結果的精確度和準確度,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尿液分析 尿沉渣全自動分析儀 尿干化學分析
尿液中有形成分的檢查是診斷腎臟疾病及尿道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以往,尿液有形成分的檢出主要通過人工顯微鏡檢查,但該方法需時間長,精確度差,操作者之間誤差較大,無法完全滿足臨床的需要。目前,最新運用于臨床尿沉渣分析的FU-100流式尿沉渣全自動分析儀對尿液有形成分進行精確計數及分類,具有快速,簡便,精確度好,多參數等優點,本文探討UF-100的臨床應用價值,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UF-100型流式尿沉渣分析儀;Clinitek-1尿分析儀及配套試紙;Olympus ch-30型顯微鏡。
標本來源:隨機收集住院患者尿樣307份。
方法:留取新鮮尿50ml以上及時送檢到實驗室,倒入試管中約10m標本檢測在2小時內完成。將尿液標本分為2管,第1管用于干化學分析,第2管用UF-100流式尿沉渣分析儀自動吸樣,作尿沉渣分析,剩余尿液離心后取沉渣進行顯微鏡檢。鏡檢方法: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進行[1],儀器與鏡檢之間,鏡檢人員之間以雙盲方式判讀,按統一方案進行評價。
結 果
UF-100陽性結果以紅細胞:男性0~12μl,女性0~24μl;白細胞:男性0~12μl,女性0~26μl;管型0.6μl為標準,鏡檢結果,白細胞0~5HP,紅細胞0~3HP,管型0~1/全片,超此范圍,視為陽性。UF-100與干化學法在檢測RBC時較一致,而UF-100與顯微鏡檢在檢測WBC時較一致。但UF-100對于管型的檢測有較大的偏差。見表1。
討 論
UF-100尿沉渣分析儀法是根據尿液中各類有形成分產生的前向散射光強度和散射光脈沖寬度、前向熒光強度和熒光脈沖寬度和電阻抗值的大小綜合分析,得出細胞的形態、細胞橫截面積、染色、片段的長度、細胞容積等信息并繪出直方圖和散射圖[2]。UF-100具有較高的靈敏度,速度快、效率高;儀器可在相當大的范圍內對紅細胞、白細胞、上皮細胞等進行準確計數,做出定量報告,動態定量監測可用于治療監控。
關于RBC的檢測,對同一標本以3種不同檢測方法所得結果進行了比較,多數標本3種方法檢測結果一致。UF-100與干化學和鏡檢比較檢測紅細胞均有較好的一致性,UF-100紅細胞計數陽性而常規鏡檢陰性54例。干化學既可檢測RBC,又可檢測HB,但易受氧化性物質的干擾用UF-100檢測尿中的RBC,只要對菌尿以及結晶尿進行顯微鏡鏡檢,排除干擾,即可達到特異、靈敏、定量的結果。
關于WBC的檢測,干化學法、UF-100尿沉渣法及顯微鏡法差異較大,33例UF-100檢測WBC陽性而常規鏡檢陰性,27例干化學法陰性而常規鏡檢陽性,分析原因,前者可能為將小圓上皮細胞等也計數為WBC。本文有3例,UF-100檢測WBC而鏡檢為腎小管上皮細胞。干化學法無法檢測淋巴細胞。在27例干化學法陰性而常規鏡檢陽性的病例,通過沉渣染色,25例淋巴細胞,故對于WBC的檢測,應以顯微鏡檢為標準。干化學法中亞硝酸鹽測定是診斷尿路感染的指標之一,但亞硝酸鹽只對革蘭陰性桿菌有效,且干擾因素較多,本文用UF-100測定NIT陽性的33例標本,細菌量995.3~131460.5μl,差異很大,因而在判斷尿路感染時,UF-100更有利于臨床療效的觀察。關于管型的檢測,UF-100尿沉渣法與顯微鏡法差異較大,UF-100檢測管型的靈敏度、精密度較高,顯微鏡檢查檢測靈敏度不如儀器,且重復性差。UF-100對管型的檢測只能區分病理管型與非病理管型,不能對病理管型進行分型。我們認為可以利用UF-100較高的靈敏度作為過篩試驗,對于陽性的標本,用顯微鏡檢進一步確診,并明確區分管型性質。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臨床運用上,利用干化學法的快速簡捷,UF-100的精確計數,以及對特殊標本用顯微鏡檢排除假陽性,使檢測結果更靈敏、更準確,為臨床診斷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 葉應嫵,王毓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7:133-134.
2 叢玉隆,等.當代尿液分析技術與臨床.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