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幼雯
圍絕經期是婦女一生中一個重要的必經階段,是機體的生殖功能從旺盛階段逐漸減退直至最后衰竭的一個過渡時期。本病歸屬于中醫的“經斷前后諸證”,多為腎氣由盛漸衰,天癸由少漸竭,沖任二脈隨之衰少,導致腎陰陽平衡失調而發,治以補腎滋腎為主。從肝論治圍絕經期綜合征。
肝與女性生殖器官的關系
足厥陰肝經抵少腹,繞陰器,系沖任而與胞宮密切聯系。肝為藏血之臟,全身各部化生之血皆藏于肝。肝藏血功能正常,肝血下注血海,則沖脈盛;肝主疏泄而司一身之氣機,肝氣條達,疏泄正常,則氣機調暢而任脈通,血海如期充盈,任脈通暢,方可使月經如期保量地來潮。
肝與女性生理的關系
婦女以血用事,血為氣配,氣血不能分離。女子屬陰,以血為本,血液是婦女經、孕、產、乳物質基礎的源泉。沖脈為“血?!?、任脈為“陰脈之海”,二者的功能活動通過肝與婦女的經血有著密切的關系。肝以血為體,以氣為用,體陰而用陽,為風木之臟。肝藏血功能正常,肝血下注血海而沖脈盛,疏泄功能正常,任脈才能保證蓄藏功能的正常發揮。同時,肝氣的按時疏泄使匯集于沖脈中一部分氣血有時、有序、有度地輸送至胞宮,從而保持了月經周期的基本恒定。
肝性剛喜條達。肝氣中和,木之枝葉伸展,根須旁達,婦女表現為精神舒暢,氣機條達則血脈流通故經、孕、產、乳多一切正常。同時與腎之封藏相對互用而使腎之功能更好發揮。
肝與婦女病理的關系
肝失疏泄,藏血失職,經、帶、胎、產疾患叢生?!鹅`樞·五音五味》曰:“婦人之生,有余于氣,不足于血,以其數脫血也”。因經孕產乳屢傷于血而波及于肝,使機體處于陰血相對不足的狀態,七七之年精氣漸衰,陰血虧虛表現更為突出而致沖、任、督三脈空虛,胞宮生理功能減退,易出現一系列疾患。
經血的異常:絕經前后,由于卵巢功能的逐漸衰退,致使下丘腦-垂體-卵巢這一女性的經血調節軸出現失常,經常出現月經的紊亂,直至最后的絕經。從中醫角度來講,這一調節軸的失常與肝關系密切。肝藏血而司血海,肝血盛,肝氣平和,則全身氣血流暢,血海寧靜,經候如期而至,反之若肝血不足,或疏泄失常,沖任失調,則經血紊亂。所以對于經斷前后諸證的治法必須散心肝脾之郁[1]。
情志的異常:《格致余論》謂:“主閉藏,腎也,司疏泄,肝也”。這說明雖然腎在婦女一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對于情志的疏泄,則關鍵在于肝。圍絕經期綜合征的臨床表現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以自主神經功能紊亂伴神經心理癥候群,二是低雌激素水平的相關疾病??梢?,女性在圍絕經期是情緒變動最明顯的時候,易激易怒、易憂郁,情志的異常已是圍絕經期婦女較為常見的癥狀,這與肝主疏泄,調節一身上下之氣機有密切的關系。肝疏泄升發太過,陽氣升騰而上多表現為易激易怒;肝疏泄調節不及,肝氣郁結不行多表現為抑郁淡漠。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圍絕經期婦女的工作和生活壓力較前有很大程度上的加大,又因“女子嗜欲多于丈夫,感病倍于男子,加以慈戀愛憎,妒忌憂恚,染著堅牢,情不自抑?!笔沟们橹镜漠惓T谥T多臨床表現中更為突出。
機體的日漸衰老:《靈樞·天年》指出:“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說明了圍絕經期婦女臨床癥狀、體征的出現與肝臟虛衰在年齡上的大體一致性。劉冬巖等人在關于女性衰老機理的研究中證明[2]:女性初老期為40~50歲的圍絕經期,病變臟腑主要在肝,以肝血虧虛兼氣血失和為病理變化,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波及于腎,至50歲以后,腎之精血虧虛及痰瘀等病理產物產生。中醫“怒傷肝”的機理,從現代醫學角度探討“怒傷肝”的機理,主要是引起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系統的失調,而此網絡的失調也正是衰老的誘發因素[3]。徐氏提出了“衰老亦責之于肝郁”的觀點[4]。
現代醫學對于肝的認識
現代醫學認為中醫所論的肝,從功能上而言,包括了現代醫學的神經-內分泌-免疫及血液系統和消化系統等,肝臟在對內分泌的作用超過了腎臟。肝主疏泄的功能使其在調節神經遞質、神經肽、激素和免疫功能調控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肝可生成載鐵血紅蛋白、凝血因子及造血促進因子,并可以解毒而減少毒素造成的骨髓抑制。陳氏的研究表明無論是肝郁[5],肝郁脾虛、肝陽上亢、肝陽化風、肝氣虛,均可表現為神經內分泌功能的紊亂,這是因為肝主疏泄與情志關系密切,情志變化引起大腦皮層的功能改變所致。另有研究顯示肝郁證患者的血液5-羥色胺含量明顯升高,這將直接引起交感中樞一系列的情緒應激反應,并影響垂體-交感-腎上腺系統。肝郁動物及肝郁證患者的細胞免疫功能顯著降低。因此基于圍絕經婦女出現的諸多癥狀均與自主神經及內分泌紊亂相關,亦可以說肝在圍絕經期綜合征的診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圍絕經期從肝論治
中醫認為,天癸既行后的主令之官為肝。婦女一生以血為本,月經貫穿于婦女一生。因此,平素月經正常的患者,月經的改變往往是圍絕經期開始的信號,并多伴隨有精神情質的改變和機體的逐漸衰老。腎虛是本病的本質,但是筆者認為腎氣漸衰是婦女此年齡段的一個生理過程,且腎衰之年并非人皆發病,臨床觀察發現單純從補腎入手治療本病對于一些精神因素表現突出的患者收效欠佳。肝藏血,主疏泄的功能使得其在圍絕經期的發病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結合多年的經驗認為從調肝作為治療的切入點,加之臨床辯證施治不失為當前時代治療婦女圍絕經期綜合征另外一種值得探討的方法。肖中英在臨床上從肝調治[6],補肝血,和肝氣,散肝風,同時顧及腎之陰陽,用加味四物湯治療圍絕經期綜合征87例,結果療效顯著。韓淑月用丹梔逍遙散合甘麥大棗湯治療圍絕經期綜合征80例[7],結果治愈率65%,總有效率91.2%。臨床中常用自擬更年安湯加減(制何首烏30g,菟絲子30g,山萸肉15g,覆盆子30g,牛膝15g,葛根15g,當歸15g,補骨脂9g,茯苓15g,甘草3g)治療本病,對于汗出明顯者多加用黃芪60g、金櫻子30g,浮小麥30g,益氣斂汗,失眠多夢者多加用遠志15g,夜交藤30g,茯神30g,合歡皮20g,以養心安神,每每收效甚佳。除此之外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應該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療法,轉移患者注意力,使其以寬闊的胸懷對待周圍的人和事,從而順利的度過圍絕經期。
參考文獻
1 尤學理.試論傅山的肝臟病機觀[J].四川中醫,1990,8(2):4-5.
2 劉冬巖,董聯玲.女性衰老過程中不同階段的衰老機理及其防治思路[J].中醫雜志,2002,43(11):862-864.
3 王朝勛.怒傷肝與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失調探析[J].遼寧中醫雜志,1997,24(5):205.
4 徐中環.衰老亦責之于肝郁[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1998,20(2):8-10.
5 陳家旭.肝臟實質的研究概況[J].浙江中醫學院學報,1993,17(3):50.
6 肖中英.加味四物湯治療圍絕經期綜合征87例臨床觀察[J].中醫藥導報,2007,13(6):52-53.
7 韓淑月.丹梔逍遙散合甘麥大棗湯加減治療圍絕經期綜征80例[J].吉林中醫藥,2004,24(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