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佑春
糖尿病(DM)是一種內分泌疾病,發病率較高,以血糖增高為主要臨床特征,具有遺傳傾向性、終身性。所以2型糖尿病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已經成為決定治療成敗關鍵的基礎治療措施之一[1]。目前糖尿病的綜合治療措施包括健康教育、運動治療法、飲食控制、降糖藥物的應用和自我監測5項內容。本文中就健康教育應用于門診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糖尿病患者268例,將其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134例。試驗組男88例,女46例,年齡40~72歲,平均45.5±3.1歲;病程0.6~32.1個月,平均11.1±3.1個月。對照組男84例,女50例,年齡41~73歲,平均45.6±3.2歲;病程0.8~35.2個月,平均12.9±3.6個月。所有患者符合WHO1985年制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
方法:對試驗組進行健康教育,具體方法:主要通過健康教育處方、板報、口頭指導以及每個月1次上課的方式對患者進行教育及健康咨詢,重點講解糖尿病的臨床表現和并發癥,詳細講解運動療法、飲食療法、用藥方法,培養患者良好的生活習慣。發放通俗易懂、簡明扼要的糖尿病健康手冊,組織觀看VCD光盤。制訂個性化的治療、飲食和運動方案。告知患者和家屬定期監測血糖、尿糖、血壓,講解胰島素注射、皮膚、足部護理方法。有些患者對于治療喪失信心,容易出現悲觀情緒,應對患者和家屬進行心理輔導,讓患者和家屬明白門診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控制的重要性。對照組僅接受常規的護理及健康教育。
判定標準:對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隨機血糖數據進行統計整理,并且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把患者對藥物知識的知曉率、對疾病知識的知曉率以及患者的滿意度情況進行統計整理。 統計學處理:將所得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4.0進行相關處理,計量資料的比較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的比較進行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試驗組空腹血糖、隨機血糖值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兩組空腹血糖、隨機血糖情況比較,見表1。
試驗組對藥物知識的知曉率、對疾病知識的知曉率以及患者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兩組對藥物知識的知曉率、對疾病知識的知曉率以及患者的滿意度比較,見表2。
兩組并發癥統計比較,見表3。
討 論
健康教育是以提高和增進健康為導向的健康服務,是使人們更能掌握健康的決定因素及增進健康的過程[2]。門診是醫院的窗口科室,也是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重要窗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人們能夠主動的到醫院進行體檢和自我保健。目前自我護理已經成為一個發展趨勢,門診的健康教育也被人們逐漸所認知,而且已經成為能夠為患者及家屬提供優質護理的有效途徑,所以我們應不斷加強門診患者及家屬的健康教育[3]。從而也能得到非常顯著的社會效益。
國際糖尿病聯盟在1996年就已經提出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患者治療的5個要點之一[4]。隨著醫學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疾病治療的目標不再是單純治療,特別是針對2型糖尿病,使血糖平穩下降,致殘率逐漸降低,并發癥逐漸減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更為重要。醫生的技術水平以及藥物治療不完全決定糖尿病治療的效果,更多取決于患者是否對疾病有高度的重視和在運動、飲食、依從性等各個方面的密切配合以及規范地應用降糖藥,這些需要醫患雙方積極的相互配合。本文中就健康教育應用于門診糖尿病患者的效果進行探究,發現試驗組空腹血糖、隨機血糖、對藥物知識的知曉率、對疾病知識的知曉率以及患者的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從表3可見,試驗組并發癥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因此我們認為,門診健康教育能使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得到提高,使身體的健康水平得到促進,對保持門診糖尿病患者病情的穩定十分重要。由此可見,健康教育是運用系統方法實施計劃性、連續性、全面整體護理的一種實踐模式,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社會活動,促使人們自覺的采納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方式,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還有利于改善護患關系,提高護士的自身價值,提升護士及醫院的形象,值得在門診臨床護理工作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770.
2 余江,王仙圓.21世紀健康促進理論在護理領域的應用發展.中華護理雜志,2004,39(6):437-439.
3 郭巧娥,郭淑明.對冠心病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臨床觀察.護理研究,2003,17(4):57.
4 錢榮立.搞好糖尿病教育是提高和鞏固療效的基礎.中國糖尿病雜志,1998,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