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莉
摘 要 目的:了解精神科年輕護士發生護理安全防范能力不足的原因。方法:將精神科年輕護士發生的15例護理安全事件及投訴進行總結分析。結果:其發生與年輕護士專業知識欠缺、臨床經驗應變能力差、環境角色不適應、職業意識及法律意識淡薄及精神護理的特殊性有關。結論:加強對年輕護士的法律、法規和業務知識培訓,提升服務水平和安全防范意識,預防護理安全事件及投訴的發生。
關鍵詞 精神科護理 年輕護士 防范措施 分析對策
一般資料
2008年6月~2011年6月我院精神科發生安全事件及投訴15例。①護士受傷害5例,占事件發生比例33%;②服務主動性差受投訴5例,占事件發生比例33%;③重患者觀察力不足3例,占事件發生比例20%,占投訴比例30%;④法律意識淡薄引發的2例,占事件發生比例13%,占投訴比例20%。
原因分析
理論知識不牢固,年輕護士由于缺乏專業知識的積累,對精神科患者的特殊性了解不夠透徹,缺乏觀察能力,無法了解問題的實質,對問題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及時處理問題,控制事態的發展。
應變能力差,由于缺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對問題處置不及時,不得力,對各種應急措施的采取應用不恰當,病情觀察不到位,無法及時與醫生溝通,錯過了最佳處置時機,造成事件的發生。
環境角色不適應,精神科護理工作由于其服務對象的特殊性,護理風險較大,且護理措施及處置與其他科室有很多不同。精神科患者一般缺乏自知力,其思維、行為、情感、感知等方面均存在異常,容易出現興奮、沖動、毀物、傷人、逃跑等行為,這些行為大多具有不可測性,所以精神科護理是一個特殊的護理崗位,這個角色的適應要比其他科的適應需要更長的時間。
執業意識、法律意識淡薄,由于護理崗位工作較繁瑣,且精神科護理對象比較特殊,使新護士對職業的滿意度大大降低,容易出現消極情緒,使其工作主動性慢慢下降,容易產生急躁情緒,且大多數精神科患者無自知力,無法溝通,不配合管理,就使護士尊重患者的意識淡薄,以致言語粗暴、態度生硬,甚至侮辱患者人格從而導致患者病情突變,發生意外情況。精神科的護士還有特殊的法律風險,由于精神科護理工作的特殊性,精神患者在癥狀支配下的沖動行為往往會造成嚴重的后果,患者家屬卻認為把患者送到精神科就如“入了保險箱”,一旦出現意外就認為責任是醫院的。
醫療文書書寫不規范,由于精神科是一個專業性較強的科別,技操作運用較少較少,這就造成護士對護理記錄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且專科表格設計不完善,從而造成對患者住院過程中出現的病情變化、處理經過、結果等記錄不完善,未能充分體現護理過程。
對 策
加強崗前培訓:使其了解臨床護理的重要性及精神科護理的特殊性,增加新護士對環境、角色的適應能力及如何應對精神科患者,加強自我防護和患者防護,要教會他們如何緩解心理壓力,除此還要認真學習《醫務人員行為準則》及其他醫療法律、法規。
加強應急能力培養:制訂并讓年輕護士學習各種應急預案,讓其了解應急事件的處理程序、各種器械、物品的使用方法,要進行模擬訓練,也可引用典型事例以加強印象,深刻記憶。
加強技能培訓:根據精神科的特點制定詳細的技能培訓計劃。首先是各種基本技術操作訓練,然后是專科技術操作培訓,要定期進行考核,力求人人過關,同時還要利用業務學習、業務查房,讓新護士與年資較深的護士相互交流、溝通,盡快提高其臨床工作能力。
注意人性化管理:年輕護士上崗后,護士長要多關心、多幫助、多疏導、多鼓勵,及時了解她們的心理動態。多疏導,可以及時緩解其心理壓力;多鼓勵,可增強她們的信心;以幫助其盡快通過適應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保持良好的心態,正確面對壓力和競爭,全身心投入到護理工作中。
參考文獻
1 王立娟,李海波.護理差錯原因分析與防范的研究進展.現代護理,2004,10(3):235.
2 朱曉紅,李書迦.強化法律意識防范護理糾紛[J].現代護理,2004,10(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