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祖才
摘 要:高中物理一直被學生視為高中較難的一門學科,很多高中學生認為這門學科很難學,對物理的學習有著十分強烈的抵觸情緒。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要求教師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自主性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新課程 物理 創新能力 自主性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2(c)-0024-01
1 巧妙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對于課堂教學來說,能有一個好的開端,就會使學生對于即將學習的內容產生一定的興趣,才會更加集中精神深入到課堂學習中。那么如何才能讓物理課堂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呢?教師可以通過對課堂內容設立一個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進行思考,鼓勵學生驚醒大膽的猜測,產生主動學習探索的積極性,讓學生養成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節課的開端十分重要,就像作文的開篇,樂曲的序章一樣,只有擁有一個良好的開始,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讓學生產生豐富的聯想,能夠挖掘出學生的潛能及對于知識的渴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物理學習充滿活力。
例如,在講授“平拋運動”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向學生提問:一架運輸機正在進行水平飛行,那么它怎么才能夠將物品投向目標地呢?應該在目標的正上方進行投遞,還是提前投遞呢?通過這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主動進行思考,這樣在教師講課的過程中,學生就會慢慢得出問題的答案,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對于所學到的知識有更好的理解與掌握。
2 遵循課程理念,改變教學方式
過去的教學方式是枯燥乏味的,教師只注重教學的結構,卻不重視教學的過程,使得學生只是機械地進行學習,沒有任何趣味性,也就導致了很多學生對于物理的學習沒有信心,甚至產生抵觸的情緒。新課程改革,就這一問題提出了要求,教師不能再像以往一樣,只是不斷地用語言進行講解,需要教師在不改變課程內容的基礎上,能夠采用多種形式進行教學,在教學方法上要有所改變。
2.1 注重能力培養,避免“填鴨式”教學
過去對于教師教學能力的考察,都是從教師對于課堂紀律的掌控,以及學生考試的成績進行評判。但是現在更多的是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將所講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更要教會學生獨立思考,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會學生學習的內容,不如教會他們如何學習,怎樣才能用最短的時間學到最多的知識,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2.2 加強引導,助力學生研究
這里說的研究,其主體是學生本身,不能由教師全程操作,教師在研究的過程中只是充當引導者的身份,對于學生不理解的地方給予指導和幫助。在以前的教學中,也有研究,但是研究的主體通常是教師,學生處于被動的位置,只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沒有主動性可言。現在的研究,不是教師或課本要求的,而是學生為了解決問題所采用的各種辦法,這具有主動性,在學生研究的過程中,如果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可以適當地加以引導和幫助,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3 創設情境,改善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效率
3.1 通過實驗創設情境,讓學生主動探索
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對于教學質量有十分重要的影響,良好的課堂氣氛,就要靠教師的組織來營造。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一個敢想敢說大膽發言的環境,這樣學生才能夠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敢于提出問題,勇于創新,而不用擔心教師的批評。
例如,在研究“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的試驗中,將一塊木板放在桌子上,然后將木板的一頭墊高,將打點計時器放在墊高的一端,接好電路后,將穿過打點計時器的紙帶連接在小車的后面,接通電源,放開小車,當小車運動到木板底端時,斷開電源,然后更換紙帶,再重復兩次以上的實驗。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紙帶上的點記錄時間,根據兩個點之間的距離測量小車的速度以及加速度。通過這個實驗,不僅讓學生掌握了打點計時器的使用方法,還學會了如何測量物體移動的速度及加速度,通過親自動手實驗,加強了印象,還能提高學生對于物理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愿意主動地投身到物理的研究中。
3.2 理論聯系生活
目前,大部分學生物理課堂是枯燥無趣的,沒有生動的內容、輕松的氛圍,不能聯系到實際生活中,不能讓學生有充分的體驗,教師與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都倍感壓力,即使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效果卻仍然不理想,最終導致學生對于物理學習喪失了信心。要想改變這種尷尬的局面,教師就應該采取一定的方式,讓理論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讓課堂充滿趣味與活力。新課程標準,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讓物理更加接近學生的日常生活,讓理論與生活相互融合,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物理知識,這些知識來源于生活,也要能夠服務生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創設一些生活的情境,讓學生對于物理知識有一個更加感性的理解,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望。
例如,在學習牛頓定律時,常會碰到一些與生活緊密聯系的習題:利于在一段公路上,對汽車進行速度限制,有一輛車發生意外緊急剎車,汽車滑行一段距離后停下,交警對滑行距離進行測量,汽車制造廠提供相應的摩擦系數,讓學生判斷這輛車是否超速。這樣的問題,就將物理的知識運用于日常的生活中,學生不會再認為物理是遙不可及的,是毫無意義的,讓他們明白學好物理是十分必要的,是具有實用性的。這樣學生才會對于物理的學習更有積極性。
除了以上這些方式,教師還可以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一些物理知識通過影片、圖片等形式更加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同時加入聲音,這樣不僅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所學知識的應用型,還能調節課堂的氣氛。
4 結語
在新課程標準實施下,對教師的教學要求更加嚴格,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加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教師就要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方式,采用多種教學模式,讓物理課堂變得更加豐富,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樣才會獲得最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虞鳳英.談物理教學中如何改進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江西科學,2005(5):653-654.
[2] 蔡向陽.新課程下高中物理教學方式的研究[J].高中數理化,2012(6):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