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冬艷
摘 要 目的:探討分娩期的心理護理。方法:對孕婦分娩期的心理進行分析。結果:做好分娩期的心理護理,是減少產科并發癥,提高產科質量必不可少的。結論:做好分娩期的心理護理,關系到母嬰的健康、家庭的幸福。
關鍵詞 分娩期 心理護理 孕婦
受孕、妊娠、分娩、產褥、哺乳,對于婦女是一種應激,能夠引起一系列復雜的心理變化。特別是分娩期,產婦的心理障礙更加明顯,如護理不當會給兩代人的身心健康帶來影響。因此,針對分娩期產婦不同的心理障礙,采取相應的護理至關重要。
孕婦進入分娩期后會出現焦慮、恐懼、孤獨感等不同的心理變化,所以醫護人員針對孕婦的不同的心理變化,給予相應的心理護理。
醫護人員應態度和藹,詳細檢查病情,認真解答提出的問題,介紹本院的先進設備和技術力量,給予必要的鼓勵和心理支持,對需剖宮產的產婦,詳細講明手術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交代手術前后的注意事項,消除恐懼心理,講明分娩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但也存在一定的危險因素,使她們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充滿信心的迎接手術。
在進入待產室后醫護人員要有同情心,熱情攙扶,尊重她們以取得她們的信任,想產婦所想,主動為產婦及家屬分憂解難,努力做好產婦產程中的心理和生活護理,讓她們盡快適應環境,對焦慮心理的孕婦,分散其焦慮心理,并指出過度焦慮不安可帶來的不良后果導致難產發生。
對有恐懼心理的孕婦,要態度和藹地介紹本院的先進設備和醫療技術,介紹科學接生的優越性和安全性。適時實施分娩鎮痛,可以達到減輕宮縮痛的情況,有效的保持產婦的體力,以及疼痛所引起的心理恐懼。
做好產婦思想工作,陪伴分娩,改善產婦周圍的環境,增強產婦對分娩的信心,穩定產婦情緒,減輕痛苦,加強其精神鼓勵與支持,使其掌握好放松的技巧、呼吸控制的技巧和轉移注意力的技巧,有效地緩解分娩過程中的不適。同時生活上給予關照,使產婦進食,增加體力,利于順利分娩,護士要熱情地與她們交談,分散注意力,對于提出的問題給予合理的解答,盡量滿足產婦的要求。
在第二產程中,宮口開大10cm,上產床后疼痛會較前減輕,情緒會稍穩定,但多不會配合宮縮用力。個別產婦會認為這是醫生護士的事,自己不用力或用力不正確,或用到脖子上。此時護理人員要讓產婦明白分娩是要靠她自己,醫生只能“助產”,指導產婦正確的用力方法。宮縮間歇時則給她們擦汗、喂些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的食物及水,不能進食者,給予靜脈補液。嘔吐應及時清除嘔吐物。第二產程是分娩的緊張階段,各種異常情況多在此時發生,無論接生者還是巡視人員都要嚴肅認真,保持沉著鎮靜,一旦發生意外應冷靜、果斷、迅速作出處理。同時安慰產婦,不必回答她提出關于病情的問題,以免心理因素造成病情惡化。宮口開全后,常規會給產婦吸氧,此時要指導產婦用鼻子吸氣,嘴呼氣,這種方法比其他可能加劇緊張的呼吸方式更有利于產婦,并告知產婦這種呼吸能緩解宮縮時造成的胎兒一過性的缺氧的情況,有效的降低胎兒窘迫的發生。并詢問是否口干,是否需要喝水等,盡可能滿足產婦的正當要求,在宮縮間歇期可告訴產婦全身放松休息,適當地應用表揚、鼓勵的語言,幫助初產婦解除畏懼、害羞、無助心理,使其放松心情,配合助產人員安全分娩。
胎兒娩出后,無論產婦知道自己所生孩子性別理想與否,是否健康,有無異常,均可引起情緒激動,表現為沮喪或興奮,這兩種情況可直接通過大腦皮層,影響其對子宮收縮的調節,導致富縮乏力而大出血。此期,暫時不告訴產婦,待胎盤娩出后,一方面給予宮縮劑及加壓按摩子宮直至宮縮良好后再告知,這樣可避免引起產后大出血。另一方面對產婦進行安慰,囑其不要過分激動,從而避免因情緒波動而導致產后出血。新生兒處理后,裸體與母親作皮膚接觸30分鐘,進行早吸吮,刺激乳汁分泌,增加母嬰感情。積極引導,使產婦摒棄重男輕女的偏見,產時產后給予心理援助,做好家屬心理思想工作,消除產婦悲觀心理,使其情緒安定。樹立信心,順利度過分娩期。
鼓勵產婦進行適當的活動,如產后保健操和必要的下床活動,說明合理飲食和適當活動對產后子宮復舊及保持大小便通暢的重要性,提供心理保健知識,使其情緒穩定。作為產科護理人員,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及時發現問題,采取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措施,促進母嬰健康。
總之,做好分娩期的心理護理,關系到母嬰的健康、家庭的幸福。是減少產科并發癥,提高產科質量必不可少的,也是科學和藝術的高度結合。作為醫務工作者,在這個分娩的特殊時期要體諒她們,根據此刻產婦的不同心理變化,認真做好護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