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云紅
摘 要 目的:探討小兒靜脈輸液中常見的投訴原因及對策,保證護理安全,提高患兒及家長滿意度。方法:通過對兒科靜脈輸液中發生的48件投訴事件進行調查、分析;查閱文獻,提出防范措施。結果:通過調查分析發現引發糾紛的主要原因在于忽視了細節管理。通進加強小兒靜脈輸液中的細節管理能明顯減少投訴的同時保障醫療安全。結論:通過查閱文獻,加強小兒靜脈輸中的細節管理措施,能明顯降低小兒靜脈輸液輸液中的投訴率,提高患兒及家長的滿意度,減少安全隱患。
關鍵詞 靜脈輸液 投訴 對策
小兒靜脈輸液目前已成為住院患兒主要的給藥方式。因其難度大,工作量大的特點,護士為了盡快完成治療任務,容易忽視一些細節,給輸液治療過程帶來安全隱患的同時投訴率高,甚至引發護患糾紛。
資料與方法
通過對2009年1月1日~2011年1月1日兒科靜脈輸液中發生的48件投訴事件進行分析,其中3例進行頭皮靜脈輸液時嬰兒頭發被剃影響嬰兒美觀引起投訴;有2例由于不能接受靜脈穿刺時對幼兒使用約束帶;1例靜脈穿刺時重穿兩次,送嬰兒回病房的護士不了解情況,家屬詢問隨口告知只穿刺了1次引起投訴;5例因為靜脈穿刺成功后才發現輸液管壁上有氣泡或頭皮針軟管內有氣泡引起投訴;3例因為輸液袋中的液體量少于靜脈輸液單上記錄的應輸入量引起投訴;4例因為加液時加入輸液袋的液體量多于靜脈輸液液單記錄的應輸入量;5例護士未及時加液導致回血阻塞輸液針頭導至重穿引起投訴;3例由于液體組數未加完就錯把液體拔掉,導至再次靜脈穿刺引起糾紛;3例因為固定不妥導至針頭脫出引起投訴;5例因為巡視不及時和不仔細液體滲漏示及時發現;3例因為拔針時不小心針頭劃破患兒頭皮和家長按壓不妥導至針眼處出血多引起投訴;11例因為1針穿刺不成功引發投訴。
方法:通過對以上48件小兒靜脈輸液投訴事件的統計分析:有37例由于護士在靜脈輸液和加液過程中忽視細節及未有效溝通所至,占投訴比例的77%;有11例因為1針穿刺不成功引發投訴,占投訴比例的23%是由于穿刺技能不過硬所致。通過對以上投訴事由分析,找出小兒靜脈輸液用中常見的容易忽視的細節及小兒靜脈穿刺技術的薄弱環節加以培訓,護士長加強細節管理及監督,可以降低投訴率。
小兒靜脈輸液中容易忽視的細節及對策
首次輸液的患兒做好充分告知,取得家長配合:①進行嬰幼兒頭皮靜脈輸液前應向患兒家長說明,進行頭皮靜脈輸液需剃去穿刺局部的頭發才看清靜脈和徹底消毒,但會影響患兒的美觀以取得家長的支持和理解。②對幼兒使用約束帶時應先向家長說明目的,獲得家長的支持,使用時松緊應適度。③對于經常患病輸液、脫水、住院時間長等靜脈穿刺困難的患兒輸液前告知家長患兒靜脈穿刺有一定難度,我們盡全力,請家長諒解,以取得支持;而不能不告知還反復抱怨患兒靜脈難找,引起家長反感。
護士回答問題應了解清楚、聽清楚、回答清楚,以免影響患者對我們告知的可信度。
排氣中注意細節,穿刺前認真檢查排氣情況:特別注意排盡濾過網小壺內的空氣,此環節常易忽視,在穿刺成功放開調節器后由于液體重力作用濾過網中的空氣進入頭皮針軟管內導至空氣輸入靜脈內或拔針重穿,既對患兒造成傷害和增加不必要痛苦,常引起投訴,還增加了護士的工作量。方法[1]:將頭皮針與輸液連接管處的濾過網倒置,直至液體充滿濾過網小壺后再放低頭皮針排盡頭皮針管內的氣體。
加強慎獨意識和責任心:護士上班時獨處的機會多,應加強責任心和慎獨意識,誠信做人;不能因為患兒輸液時間長、好動易發生脫針、漏液等情況而有意減少輸液量;加入有泡沫的針劑時將針頭斜面插入液面下再推入針劑,減少泡沫產生[2],防止因液體內泡沫多影響護士對液體量判斷不準確;小兒用藥應嚴格掌握劑量[3],使用包裝劑量較大而患兒用量較小的藥品時,要按倍數稀釋并選用精確注射器按醫囑準確抽吸后加入,如兒科常用的氨茶堿等,不能憑經驗或估計抽取,以免藥量過大引起不良后果或藥量不足影響療效;小兒輸液靜脈穿刺困者,宜采用先排氣后再加藥的方法:即先抽好藥液待穿刺成功后再加入藥液,減少因反復排氣造成藥液浪費,保證藥液足量進入體內。以免藥量過大引起不良后果或藥量不足影響療效。
責任護士應對所管患兒輸液過程心中有數:小兒輸液有組數多,每組量少、患兒缺乏依從性,因患病不適、環境不適應等往往哭鬧不安,容易發生輸液滲漏,又因對疼痛刺激不敏感,往往家長不能及時發現等特點,因此輸液過程中和護士主動巡視,觀察輸液速度是否適宜,穿刺部位有無腫脹;通過巡視對本組輸液患兒輸液量、滴速、預計加液時間等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及時主動換瓶。換液觀察接瓶混合后有無異常,輸液管下段有無空氣,如已知有配伍禁忌的兩組液體之間用生理鹽水沖管后再加;拔針前核對無誤后方可拔針。
妥善固定,有效看護:根據患兒的病情,輸入藥物性質,血管情況綜合考慮,選擇適宜穿刺、易于固定、觀察和護理的部位,建立靜脈使用計劃,選擇頭皮靜脈穿刺時盡量不選用耳后靜脈,不利于家長觀察和照顧;穿刺前充分準備好輸液貼和手托放在合適的位置,穿刺成功后第1條固定針柄,第2條帶按壓棉的固定針眼處,必須同時覆蓋皮膚針眼和血管針眼,拔針時不用再撕開,直接按壓,小兒出汗頭皮靜脈穿刺不易固定時可選用紙膠布環頭1周加強固定,手背和足穿刺成功固定時可加手托用膠布在腕關節上2~3cm處和掌指關節間用膠布環形固定,松緊適宜,注意觀察肢端皮膚顏色。帶按壓棉的敷貼部份黏于針梗上,則拔針時必須撕下重貼,否則不能按壓血管針眼,造成皮下瘀血,影響血管再次使用。患兒靜脈穿刺成功只是輸液的開始,指導患兒家長有效看護,防止患兒家長帶輸液患兒離開護士監護區域,保護好患兒輸液局部,慎防不必要的血管損傷和破壞,關系到患兒的安全及輸液過程能否順利完成。
安全拔針及按壓:靜脈輸液完畢拔針時,請患兒家長或助手固定好患兒頭部或輸液肢體,根據黏貼情況順序揭起固定敷貼,原則上從左到右,揭敷貼時要用左手拇指輕壓針尖所在部位皮膚,固定針頭,防止針頭左右擺動刺破血管和患兒緊張躁動針頭劃破局部皮膚,增加患兒痛苦。液體滲漏時皮膚較薄,應避免將患兒皮膚撕破。拔針時用左手食指在針尖的上方約2cm處,繃緊患者皮膚,右手持針柄,針頭拔出血管壁后再迅速按壓,以使針頭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退出血管,減輕針刃對血管造成的機械性切割損傷。囑患者兒家長用拇指或食指指腹縱向按壓穿刺點,使皮膚針眼和血管針眼同時被按壓,按壓時用中等力度,按壓時間一般4~5分鐘。
掌握小兒靜脈穿刺技巧,提高靜脈穿刺技能:進針深度根據患兒胖瘦情況及穿刺部位,較瘦的患兒和選擇頭皮靜脈時進針應淺,對于靜脈較細血管暴露較短、充盈不好者以針尖斜面全部進入血管內,能牢固固定為宜,以免針尖斜面部份穿透對面血管壁引起深部滲漏,并減少針頭對血管壁的刺激,延長靜脈使用壽命。選擇較胖患兒四肢血管時進針相對要深,進針深度是針梗的1/2~2/3,進針角度:頭皮靜脈5~15℃,手足背靜脈15~30℃為宜;穿刺時術者左手緊握患者四指及根部,繃緊皮膚,在靜脈上方進針,刺入血管易成功。部份患兒血管彎曲,僅能看到橫行的小血管,可采用逆向靜脈穿刺法,提高穿刺成功率。
靜脈穿刺失敗時,主動向家長道歉,取得諒解后重新穿刺,如果連續穿刺兩次不成功,有條件時要更換護士穿刺。俗話說事不過三,反復穿刺增加患者痛苦,同時也增加護士的心理壓力,在緊張焦慮狀態下,更不易取得成功,主動提出更換護士穿刺,表示對患者的尊重和愛護。
結 果
通過加強小兒靜脈輸液中的細節管理、加強有效溝通及提高穿刺技術可以降低投訴率。2011年1月1日~2012年10月31日小兒靜脈輸液不良投訴事件27例其中因輸液環節引發的投訴事件7件,占投訴比率的25.9%;因穿刺技能及溝通用語言不嚴謹的投訴16例,占投訴比例的60%。通過分析對比,結果:小兒靜脈輸液不良事件從48件降至27件,總投訴率降低60%,其中因輸液環節引發的投訴事件從37件降至7例,降低了75%,占投訴比例的25.9%;但因穿刺技能及溝通用語言不嚴謹的投訴由原11例上升到16例,占投訴比例的68.7%,上升45%。
討 論
通過對小兒靜脈輸液常見投訴原因進行分析,并積極采取有效的對策,可以明顯降低小兒靜脈輸液中的投訴率,提高患兒及家長的滿意度;但不容忽視的是:隨著患兒家長法律意識及對護理技術的期望值不斷提高,護士的法律意識和護理技能的進一步提高不容忽視。
參考文獻
1 于青化,溫晶,李桂紅.小兒靜脈輸液中的技巧.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19(16):190-191.
2 蔡德芳,杜鴻斌,李江濤.靜脈輸液引發糾紛相關因素與對策.護理管理雜志,2003,3(2):31.
3 戴繼榮.小兒安全合理用藥.首都醫藥,2010,16(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