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巧玲等
關鍵詞 康復 整體護理 康復護理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工傷、交通事故、職業病等呈成倍上升趨勢。如何提高上述患者的生活質量,作為從事康復醫學的我們更要使病傷殘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復活動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勞動和工作能力,以減輕家庭和社會的負擔。護士的基本職責包括三個方面:保存生命、減輕病痛和促進康復。這不但闡明了護理工作在康復中的重要職責,而且清楚地說明了護理工作在康復中的重要地位[1]。
康復是強調以人為中心的整體理念,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康復整體護理,是康復護理和整體護理有機結合的產物。以患者為中心,根據總的康復醫療計劃,運用護理專業知識和康復護理技術,來滿足病傷殘患者在日常生活、心理、軀體、安全、衛生、預防、舒適、運動、學習等方面的需要。現將開展的這種全新的護理模式的相關體會簡單介紹如下。
轉變觀念,強化康復護理意識,明確康復護理目標
康復護理是康復醫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康復的全過程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2]。為了適應全院康復事業的發展,全院護理人員除了熟練掌握基礎護理的基本理論、基本護理技術操作外,還加強康復醫學理論的學習及康復護理技術的培訓,更好地為每一位患者提供延續、完整的康復護理[3]。
另一方面做好康復護士角色的轉換。康復護師(士)除具有臨床護理人員需要了解康復醫學的基本知識,熟練掌握康復護理的特殊技能,并協助、指導患者日常生活活動等各種康復訓練,執行醫囑,密切配合康復治療師(士)的工作,幫助和督促患者完成康復治療計劃。康復目的只有一個即:提高自我的生存能力,最大限度地回歸社會,回歸家庭。這就要求我們轉變護理觀念,將一切為患者所做的“替代護理”變為指導患者利用殘存的功能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即“自我護理”。
為完成此項任務,明確康復護理目標。這些目標包括:①鞏固和保持患者現有的功能;②預防進一步的損傷;③幫助患者解決心理上存在的問題;④促使患者發揮潛能,鼓勵和教育患者進行自我護理;⑤采取有效方法對患者進行幫助;⑥幫助患者家庭正確對待目前的處境,并進行必要的幫助,自始自終注意基礎護理。
為了達到以上康復護理目標,必須通過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對康復護士進行康復醫學及相關醫學知識的教育,全面提高康復護理人員的素質
以康復實踐為主,采用講座、技能培訓、自學、外出進修學習等方式不斷總結經驗、交流信息,了解國內外康復醫學的進展,提高本院康復護理技術和科研水平。以專業培訓為重點,以功能康復為目的,以基礎護理為依托,以健康教育為方向對新上崗的護士進行規范化培訓。內容包括基本理論(《護士必讀》基礎護理部分、《急救程序》、《人體解剖學》中有關神經系統、泌尿系統、運動系統、感覺系統等部分)、18項基礎護理操作技術;康復護理理論;康復護理技術及康復護士的各班職責、相關護理工作制度等。平時以抽查、季度考核以及年度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監督檢查,教育護士愛崗敬業,愛院如家,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思想素質和身體素質,加上好的康復護理技術以順應醫院康復事業的發展要求。
開展康復護理新技術,建立規范的康復護理方案
每一項康復護理技術都必須有循證醫學作為依據,每一種疾病均有一套完整的康復護理方案。在實踐中,總結制訂了常見疾病的康復護理程序。
康復護理程序通過評估、診斷、計劃、實施和評價等五個步驟,有計劃的、系統的實施康復護理服務,并制定了康復患者住院流程及一套整體康復護理表格:包含入院評估表(一)、入院健康教育表(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價表(三)、康復護理計劃表(四)、出院健康教育表(五)。有條不紊地圍繞患者的康復內容開展整體護理并貫穿于對患者護理的全過程,從而大大提高我院護理工作的效應,充分體現我院專科護理的特色,為康復護理向整體性、科學性、創造性發展的邁進打好基礎。
加強團隊建設,發揚團隊精神
團隊的協作精神是康復工作順利進行的保證。目前康復醫學處于發展階段,更應該發揚與加強團隊精神建設,改善科研基礎機構,開展與發達國家、地區間的科研合作項目,共享資源;加強對康復醫療日常工作的質量監督與檢查,完善統一量化的康復評價標準。
康復護理是康復醫學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康復護理工作在各部門間起到橋梁紐帶作用,還可以促進殘疾患者之間的良好人際關系,因此,護理工作在發揚協作、密切配合、相互協調,共同促進患者整體功能的康復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康復護理人員與康復團隊的其他成員包括醫生、護士和運動、作業、理療、心理、言語、職業康復治療師、康復工程技術人員、社會工作者等緊密配合,相互協調共同促進殘疾者的全面康復。
護理人員應具備良好的心理品質及掌握溝通的技巧
對于一個醫務工作者來說,除了要有專門的醫學、護理知識和精湛的技術外,還必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養。其包括崇高的理想、穩定的情緒、良好的性格、敏銳的觀察、堅強的意志和善于溝通的技巧。不論醫護人員自身的個性特征差異如何,都應按照醫護人員的職業形象,約束和規范自己的行為,塑造和完善自我形象[4]。
掌握溝通的技巧是整體護理實施的重要環節。與患者交談,應在合適的環境、和諧的氣氛中進行,多采用開放式談話,如:“哦,頭痛,怎么個痛法,什么時候開始的”,交談中,不隨意插話或打斷患者的談話,集中注意力,及時反饋等。傾聽是護理人員對于對方作為整體的人所發出的信息進行整體性接收、感受和理解的過程[5]。
討 論
現代護理工作領域的擴大,內涵的深化,促使了康復護理新科學、新理論、新技術在護理過程中逐步應用,護理人員與社會、傷、殘患者間關系中的新變化,護理模式的新發展給康復護理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作為專科康復醫院,應努力提高康復護理人才的素質,抓好康復護理繼續教育,向多層次、多規格、多渠道的教育模式發展,形成經常化、制度化、并將康復知識的考核與護理職務評定、考核結合起來;此外,呼吁專科學校應盡早將康復護理教學搬上講臺,規范康復護理的教育。另一方面,護理人員自身應嚴格要求自己,刻苦學習,積極進取,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掌握扎實的康復醫學基本理論知識和康復護理專業知識,對病傷殘患者進行殘余功能訓練,預防繼發性殘疾,并站在專業的前沿及時吸納國內、外康復護理發展水平的新技術、新知識,為傷殘患者的身心功能、職業能力和社會生活能力的全面康復作出貢獻。康復醫學有美好的未來與廣闊的前景,對每個康復工作者來說,機遇與挑戰并存,有責任與其他專業醫務人員,甚至是全社會,共同為功能障礙者創造一個優良的康復環境,讓軀體功能水平盡最大限度地提高、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用于面對殘疾,積極參加社會生活,使得患者“傷而不殘,殘而不廢”[6]。康復護理人員應不斷發展整體康復護理模式在康復醫學的內涵建設,立足現實、團結奮斗,迎接康復事業蓬勃發展的黃金時代。
參考文獻
1 陳仲武,主編.康復醫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
2 朱紅,孫冰,主編.全科護士實用手冊.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3 蔡文智,劉玉梅.康復護士面臨的挑戰及對策.中華護理雜志,1997,32(9):541-542.
4 胡佩誠,主編.醫護心理學.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5.
5 史瑞芬.護理人際學.護士進修雜志,2003,18(6):485-486.
6 劉書杰,主編.康復護理.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