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明珍等
摘 要 目的:探索在社區醫療機構開展隨訪、治療相結合模式的有效性,為艾滋病綜合管理工作提供借鑒。方法:隨機選擇入組鳳儀鎮衛生院治療的現住址為大理州大理市鳳儀鎮的患者為干預組,隨機選擇2010年7月前轉介至今仍在州、市級醫院接受抗病毒治療的患者為對照組。對照組開展常規治療與健康指導,干預組在對照組醫療指導下完成治療,在此基礎上實施隨訪和治療相結合的模式。結果:兩年后干預組CD4計數顯著高于對照組(均P<0.05)。結論:艾滋病隨訪干預和治療相結合的模式不僅有效整合基層醫療資源更符合患者需求,是基層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綜合管理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艾滋病 抗病毒治療 護理
艾滋?。ˋIDS)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在擴大監測檢測和“四免一關懷”政策的推動下,云南省更多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感染/患者)被發現并納入屬地管理,隨訪中對表達CD4分子的輔助性T淋巴細胞(CD4)計數≤350mm3或≥350mm3的暗娼、男男性行為接觸者和單陽病例轉介指定抗病毒治療醫院進行治療,其中大部分尚未出現臨床癥狀的患者、患病后常感到無力防衛或沒有希望的患者和在治療中伴有焦慮[1]、抑郁等情緒問題的患者不接受抗病毒治療和治療脫失情況時有發生。2010年7月云南省大理州鳳儀鎮在國家“十一五”科研項目支持下,探索在基層衛生院借助隨訪管理中心理護理干預和家庭的支持力量擰合隨訪管理和抗病毒治療工作,為無需住院治療患者的臨床護理提供借鑒。
資料與方法
隨機選擇2010年7月~2012年7月入組鳳儀鎮衛生院治療的現住址為大理州大理市鳳儀鎮的患者為干預組,隨機選擇2010年7月前轉介至今仍在州、市級醫院接受抗病毒治療的患者為對照組。納入標準:①符合《國家免費艾滋病抗病毒藥物治療手冊》(第3版)治療標準的感染者和患者;②意識清楚,能與隨訪責任人正常交流;③年齡≥18周歲;④經隨訪責任人說明項目目的后,本人自愿參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有嚴重的精神疾病或精神疾病家族史;②嚴重智力或認知障礙;③伴發其他自身免疫系統疾病;④2年內死亡3例、退出及失訪3例。最終獲取136例。
方法:模式探索:對照組開展常規抗病毒治療與治療隨訪,干預組在對照組醫療指導下完成治療,在此基礎上實施隨訪和治療相結合的模式。①衛生院貫徹“人文護理”理念。人文關懷思想核心是以人為本,是科學加藝術層面上的護理
以人為本,提倡人性化護理,加強護患溝通是適應醫療服務需求的新護理理念[2],全院每位護士必須學會怎樣尊重人、理解人,進而才能真誠的去關心人、體諒人、懂得關愛、熟悉職業道德規范,具有與人溝通的技能。②建立“一站式”服務機制。在隨訪管理中促進感染/患者按時進行CD4檢測,對于符合抗病毒治療的患者及時轉介到抗病毒治療點;對出現機會性感染需治療的感染/患者時,衛生院醫護人員不推諉,并給予及時治療或手術;有需要母嬰阻斷的孕產婦則安排在婦產科,患有肺結核的轉介至市CDC或上級醫院感染科治療,出院結賬時護士長為其做好新農合報賬及“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③開展個性化服務。隨訪責任人(主管護師)與患者建立良好的互助關系,專職登記發放免費抗病毒藥物并利用患者拿藥及復查的機會進行面談,了解患者的狀況。同時發放健康手冊和免費的安全套,反復講解預防和疾病知識。外科術后醫護人員為其制定個人飲食、運動鍛煉等保健方法。④“傳幫帶”互助活動。2011年借助中美防治艾滋病項目(GAP)開展以“積極自我管理”為核心的互助活動。根據感染者和患者的意愿將其組織成眾多的互助小組,由隨訪責任護士協調,通過4次活動使感染者和患者掌握了積極自我管理知識、健康維護的知識和技巧、處理困難情緒的方法。在今后的生活中怎樣積極自我管理,自己情緒低落知道怎樣緩解、調節。如何去鍛煉、如何安排好自己每天的3餐,知道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對疾病起到重要的作用。⑤建立社會支持體系。家庭在患者應對疾病過程中最具力量的資源,有助于保障患者治療的依從性,維持良好心理狀態;社會支持也是護理可利用的重要資源,在促進個體預防疾病和增進健康中具有重要意義[3]。
評價方法:干預前及干預1年、干預2年患者CD4計數。抽取患者2ml空腹靜脈血送大理市疾控中心,用BD流式細胞儀(Facscalibur)檢測CD4計數。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檢驗水準α=0.05。
結 果
基本情況:兩組患者婚姻狀況、職業、文化程度、民族、感染途徑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見表1。
CD4檢測情況:兩組不同時間CD4T淋巴細胞絕對計數比較,見表2。
討 論
在艾滋病抗病毒治療中,常用外周血CD4計數和血漿病毒載量(VL)作為評估HIV感染后疾病進展以及監測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的重要指標[4]。研究結果顯示,隨訪與治療相結合的模式2年后CD4計數高于對照組,呈上升趨勢。隨著隨訪的持續開展和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的深入進行,在治患者心情越來越好,不僅能堅持抗病毒治療,還主動結成互助幫扶小組,互相監督按時服藥和健康計劃的實施,這些都促進了CD4計數的提升,隨著隨訪干預時間的增加,其效果也越好[5]。
在工作中體會到對于艾滋病患者藥物治療雖然很重要,但是更需要的是患者的配合,尤其是心理關懷服務,事實證明,具有心靈的健康,才有生命的延續,心理健康藥物才可以發揮效果。轄區內的感染者和患者多數是青壯年,是家庭的主要勞動力,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要勞作和支撐家庭的一切事務,近距離就醫、服藥、檢測是他們最希望的,基層衛生院隨訪責任醫生懂得少數民族語言,有良好的溝通技巧,隨訪中及時發現了解患者的健康和心理問題并及時針對性的提供咨詢和心理支持,對需要抗病毒治療的患者及時轉介院內,讓在治患者真正享受到溫馨、便捷、優質的醫療護理服務,“一站式”服務整合了基層醫療資源,同時讓患者在便捷的服務中感受到對他們的理解和信任,促使患者正視、積極應對疾病,保持良好的依從性,同時積極與患者家屬溝通,爭取家屬和社會的支持,達到和諧管理的有效循環。
參考文獻
1 Lu F,Wang N,Wu Z,et al.Estimating the number of people atrisk for and livng with HIV in China in,2005:methods and resultste[J].Sex Transm Infect,2006,82(Supp13):87-91.
2 朱錦蓮.在護患溝通中加強人文關懷的探討[J].中國護理管理,2006,6(9):51-53.
3 李樂之,姚樹橋.艾滋病及其病毒攜帶者的心理健康環境與社會支持[J].護理學雜志,2006,21(13):71-73.
4 Badri M,Ehrlich R,Wood R,et al.Initiating co-trimoxazole prophylaxis in HIV-infected patients in Africa:anevaluation of the provisonal WHO/UNAIDS recommendations[J].AID,2001,15(9):1143-1148.
5 徐艷,柏春琴,范春紅.心理護理干預對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綜合版),2012,27(1):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