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博華
摘 要 目的:探討口腔科門診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及控制措施,以減少口腔科門診醫源性感染的發生。方法:分析口腔科門診醫院感染危險因素,依據監測結果采取相應的預防控制措施。結果:通過感染管理知識培訓、消毒隔離等制度的制定與督導落實,使門診診療環境,器械清洗消毒,職業防護等有了明顯改進。結論:口腔科門診是基層醫院感染管理的重點難點,采取循證干預,加強各個環節的管理,才能有效降低經口腔診療而發生的醫院感染。
關鍵詞 基層醫院 口腔科門診 醫院感染 對策
口腔科門診是醫院感染管理的重點和難點部門[1,2]。通過對危險因素的分析,建章立制、循證干預,加強口腔科醫院感染各個環節的管理,使經口腔診療而發生的醫源性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口腔科門診醫院感染危險因素
口腔器械清潔、消毒、滅菌難:口腔診療器械種類繁多,使用頻繁,形狀結構復雜,且在診療操作過程中直接與患者的血液、唾液、口腔黏膜頻繁接觸,污染嚴重。尤其是高速渦輪手機在使用過程中產生負壓,使患者口腔內血液、唾液、組織碎片、各種微生物等回收吸入機頭內部,如去污不徹底就會影響滅菌效果而致醫源性交叉感染。
診療環境污染:在使用牙鉆時,由于高速旋轉所產生的飛沫、氣溶膠對診室空氣、物體表面的污染更大,如不及時清除環境中污染,極易造成病原菌擴散[3]。
綜合治療臺水路、氣路污染:在口腔綜合治療臺停氣、渦輪手機停轉的一瞬間,手機頭部的空氣呈負壓狀態,該狀態已經Ojajarvi等實驗證實可導致患者口腔中的唾液、微生物、切割碎屑、血液等回吸入手機內部,并可經接頭進入綜合治療臺的水路、氣路系統。還可以在綜合治療臺的水路、氣路系統的側壁形成生物膜,當再次使用時,即便使用徹底消毒滅菌的手機,微生物也可經污染的綜合治療臺供水、供氣系統噴入患者口中[4]。在手機滅菌合格情況下,連續3次的手機噴水采樣超標且有致病菌生長也充分證實了水路存在污染。
忽視口腔診療工作中的環節控制:手衛生及干手措施配置不完善,忽視診療前后的認真洗手或規范洗手,以至洗手后的采樣結果超標且有兩種致病菌生長。部分醫務人員自身與患者雙向防護意識淡薄,兩名患者間不更換手套,操作時不注意個人防護及對患者的保護。有牙科醫師因職業感染艾滋病的報道[5],20世紀90年代曾有口腔科醫生感染艾滋病并傳染給患者的報道。
醫療廢物:口腔科產生的一次性醫療用品、廢牙、牙膠尖、帶血棉球,以及刀片、針頭、縫針等均為感染性醫療廢物,診療后如回收不利或亂丟、亂放或未嚴格分類及時處置,易造成交叉感染和銳器傷。
口腔科門診醫院感染管理對策
加強知識培訓,堅持循證干預:以《醫療機構口腔診療器械消毒技術操作規范》、《醫院感染管理辦法》為重點內容進行培訓學習,共同制定口腔科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離制度,感染管理科通過定期檢查或隨機對口腔科空氣、物表、手采樣及器械清潔度及滅菌效果監測,了解口腔科及消毒供應中心的感染管理工作落實情況,循證干預,持續質量改進。
規范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滅菌:①規范清洗、消毒滅菌流程:口腔科器械回收到消毒供應中心處理,消除了因口腔科自身清洗、消毒、滅菌條件不完善造成的隱患。逐步形成了規范的清洗、消毒、包裝、滅菌工作流程。例如手機清洗滅菌流程:分離手機鉆頭→自來水清洗→復合酶浸泡(5分鐘)→自來水清洗→去離子水清洗→干燥→上油→包裝→壓力蒸汽滅菌→貯存。對清洗后器械用帶光源放大鏡進行清潔度檢查,不合格者重新清洗,直至符合要求。對牙科手機、拔牙鉗等耐濕熱的口腔診療器械采用單包裝,能壓力蒸汽滅菌的不用消毒劑浸泡消毒滅菌。②加強醫院感染管理監測:感染管理科每個月到消毒供應中心隨機抽查3個待滅菌包內物品的清洗質量,定期對壓力滅菌器、消毒滅菌物品,使用中消毒劑進行監測,對不合格項目協助查找原因,提出整改建議直至結果達標。
加強診療環境的清潔消毒:診室每天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堅持每天用空氣消毒機進行空氣消毒;對口腔綜合治療椅和地面清潔、消毒2次,對易污染的環境表面及時進行清潔、消毒處理。牙椅的開關、頭托、手柄等處用防護罩覆蓋,并定期拆下清洗消毒。每周對環境進行1次徹底的清潔消毒。
加強水路消毒:定期對綜合治療椅的水路管理系統進行清潔,每天在接診患者前對綜合治療椅的水路管道系統用消毒液反復沖洗3分鐘以上,從而使附著在水管內的生物膜得以清除。定期對口腔科治療用水進行微生物監測,及時更換凈水裝置。每次使用高速手機前后及時踩腳閘沖洗管腔30秒,減少回吸污染。
督促消毒隔離制度的落實:利用其不規范洗手的采樣結果,教育督促口腔科醫生給每位患者操作前、后嚴格按張貼圖示洗手,更換手套。進行拔牙等操作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無菌物品及藥品由專人規范管理,確保在有效期內使用。
加強醫務人員的職業防護:通過醫院感染事件及隨機監測結果的警示,提高醫務人員防護依從性。在進行口腔診療操作時,認真落實標準預防措施,并據需要做好免疫接種工作。
規范醫療廢物的處理:嚴格按《醫療廢物處理條例》分類收集,凡診療使用后一次性醫療用品、廢牙、及患者血液體液接觸的廢棄醫療用品,均按感染性醫療廢物放入黃色醫療廢物袋,刀片、縫針、針頭等銳器均置入利器盒內,每天專人密閉運送至醫院醫療廢物暫存處統一無害化處理。
參考文獻
1 吳曉磊,靳祥堂.口腔科門診醫院感染因素分析與管理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23:3220-3221.
2 秦紅梅,周麗,趙文捷.口腔??漆t院器械集中消毒效果評價[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14):2070-2072.
3 楊梅.口腔科門診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分析與管理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21):4538-4539.
4 胡必杰,郭燕紅,劉榮輝.中國醫院感染規范化管理:SIFIC常見問題釋疑.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420.
5 李莉莉,盧愛工,劉東玲,等.口腔醫務人員職業暴露風險及干預策略[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6,16(4):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