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杰興

摘 要 筆者針對從適用條件、加固原則、加固方案、加固施工四個方面,對鋼筋網水泥砂漿加固墻體方式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 墻體 開裂 鋼筋網砂漿 加固
一、適用條件
鋼筋網砂漿加固方法既適用于開裂的墻體加固,又適用于抗震承載力不足的墻體加固。
二、加固原則
墻體結構加固,是通過改善結構內受力途徑,從而提高開裂墻體抗震性及承載力。根據結構的破損程度有針對性進行,本著安全有效、經濟合理的原則,可選擇結構整體加固,也可選擇局部部位加固。如果房屋結構無構造柱、圈梁,宜設置外加柱和圈梁,外加柱位置一般設置在轉角處、縱橫墻處等。
三、加固方案
由于雙面加固墻體的初裂荷載、極限荷載和剛度均高于單面加固的墻體,所以在加固時一般采取雙面加鋼筋網砂漿的方式來加固墻體。確實無法進行雙面加固而采取單面加固方法時,面層應加厚。
(一)鋼筯網布置
鋼筋網的鋼筋直徑應為4mm或6mm,間距為300mm的雙向配筯。鋼筋網四周與圈梁、構造柱要求可靠錨固,使加固后結構形成一個整體。錨固采用直徑為6mm以上,長度為300mm的短筯連接,短筯植入混凝土內150mm,短筯兩端要求做180巴涔常涔吵ざ?.25d。見圖一。
當鋼筋網遇到門窗洞口:雙面加固時,鋼筋在洞口兩側閉合,錨固搭接長度為100mm,見圖二;單面加固時,在窗洞側邊單面彎入錨固,錨固長度150mm,見圖三。鋼筋網在室內外地面下延長長度不小于400mm,并用C20混凝土填塞密實,以達到可靠錨固。在外加柱處,鋼筋網與柱錨固長度為150mm。
(二)拉結鋼筋布置
雙面加固墻體時采用鋼筋直徑為6mm,間距為不大于900mm的S形連接;單面加固墻體時采用鋼筋直徑為6mm,間距為不大于600mm的L形連接,按照梅花狀布置,見圖一。
1、面層強度、厚度設計
面層采用強度等級為不小于M10的水泥砂漿。雙面加固時,單面厚度宜為35mm;單面加固時厚度宜為40mm。
2、 外加柱和圈梁設計
外加柱在直線處可采用240mm?800mm或240mm?50mm的方柱,縱向鋼筋采用4根不小于12mm的鋼筋,箍筯采用6mm的鋼筋,間距宜為200~250mm;
在轉角處可采用邊長為600mm的L形等邊角柱,厚度不應小于150mm,縱向鋼筋可采用12%O12,并宜雙排布置,箍筋可采用%O6,其間距宜為150~200mm;
外加柱應做基礎,埋深宜與外墻基礎相同,當埋深超過1.5m時,可采用1.5m,但不得小于凍結深度。
圈梁寬度不小于120mm,高度不小于150mm,縱向鋼筋采用4根不小于12mm的鋼筋,箍筯采用6mm的鋼筋,間距宜為200~250mm。
(三)加固施工
1、清理墻面
墻體加固主要是依靠鋼筋砂漿面層與舊墻體的黏結力,因此應將原墻面裝飾層鑿除,并清掃干凈,施工前還要淋水濕潤,以提高砂漿與舊墻面的黏結效果。在鑿除原裝飾層時,不可加重對已破壞墻體的損害。
2、裂縫修復
對寬度較小的裂縫,采用膠結材料直接在裂縫處將其封閉,或者先采用壓力灌漿的方法灌漿后,裂縫兩側的墻體待注漿液固化凝結在一起后,再用膠結材料將其封閉。修補后墻體的強度可按照原砌筑砂漿強度等級計算。
對寬度較大的裂縫,采用拆除開裂的墻體,清洗干凈舊墻體,涂刷界面處理劑后,砌磚恢復,砌筑砂槳強度要求高于原舊墻體砂漿強度一個等級。
3、墻體鉆孔
在墻體鉆孔時,應按設計要求先劃線標出錨筋(或穿墻筋)位置,并用電鉆打孔。雙面加固時,穿墻孔直徑宜比“S”形筋大2mm,在鉆孔處注入植筯膠后,馬上插入拉結筯,植筯膠固化后再用拉結筯將鋼筋網固定在墻體上;單面加固時,錨筋孔直徑宜為錨筋直徑的2~2.5倍,其孔深宜為100~120mm,錨筋插入孔洞后,應采用1:1水泥砂漿填實。
4、鋼筋布置
柱、梁:按照設計要求布置主筯和箍筯;
墻體:鋼筋網與柱梁要求可靠錨固,錨固長度不小于150mm。鋼筋網與舊墻體的距離不小于5mm,鋼筋保護層不小于10mm。鋪設鋼筋網時,一般水平鋼筋在外,豎向鋼筋在內,并采用鋼筋彎頭支起。
5、水泥砂漿抹面
采用人工抹灰的方式分層抹面。先濕潤墻面,然后刷墻面專用界面處理劑或刷水泥漿一道,再分層抹灰,第一層厚度為20mm,并壓平拉毛,第二層厚度為15mm(單面加固時為20mm)。如果能采用壓力噴漿的方式,效果則會更好。結硬后進行養護。
通過這種加固處理后,砌體結構的抗剪能力、整體性、承載性、抗震性都能得到明顯的改善。
參考文獻:
[1]李德虎.建筑抗震加固技術規程(JGJ116-98)簡介[J].工程抗震,1999(01).
[2]許清風.鋼筋網水泥砂漿加固舊磚墻的試驗研究[J].土木工程學報,2009(04).
[3]王滿生.鋼筋網水泥砂漿加固磚墻的抗側承載力和剛度計算[J].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2011(06).
(作者單位:廣西采油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