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 李平 李浩
摘 要 就業是民生之本,促進就業是安國之策,促進和保障西藏高校畢業生順利、理性就業就成為關系西藏社會穩定大局的民心工程,本文根據權威機構的數據,通過調查問卷,走訪名校,模擬“職場拍賣”等實踐活動,結合西藏高校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法學等專業知識與就業指導實踐結合應用,針對就業政策、就業形勢、就業方向及能力要求等方面統籌分析,綜合運用各種量化方式針對個體大學生的自身特色,打造個人化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擇業觀矯正、求職技巧等方面的綜合指導模型。
關鍵詞 西藏大學生 就業指導 規范化模型
引言
鑒于我國傳統教育體系中缺少職業生涯規劃與輔導的內容設置,大學生走進大學之后,往往缺乏職業生涯的概念,對自己畢業后的選擇缺乏基本的認知,對個人的優缺點認識不清,難以把握職業理想的現實性和可能性,常常把令人羨慕的、薪金高的職業當作就業的目標,不太善于處理個人理想、興趣、特長、專業與社會需求的關系。為了幫助在校大學生進行正確、有效的職業規劃,將影響職業規劃的政府因素、經濟因素、市場因素、學校因素、個人因素等組成稱一個相互關聯又相互制約的量化排列系統,充分借鑒內地名牌高校在就業指導方面的先進經驗,并結合西藏高校大學生就業的特殊傾向以及所存在的問題,突出民族院校的特色,打造民族品牌的就業新路。
一、西藏大學生就業制度、就業現狀
為積極推進西藏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實現畢業生的充分就業和合理配置人才資源,根據西藏自治區出臺的各種文件精神,實行供需見面,雙向選擇,自主擇業。根據2006年至2009年西藏就業制度改革以來畢業生就業情況統計表,從數據分析來看,通過公開招考錄用公務員和專業技術人員以及就業市場經雙向選擇到企業就業已經成了西藏大學生的主要就業渠道,以機關和事業單位為重點,其它類型的就業占據很少的份額,這充分說明了兩個問題:第一,受大環境的影響,西藏高校畢業生紛紛棲身相對穩定、權力集中的國家單位(當然,這也是一種傳統觀念的反映,要在短期內進行矯正,難度很大),使得自治區政府在解決就業難題時不得不擴大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招聘數量,但很明顯,這不是一個長久解決西藏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的治本之策;第二,西藏市場經濟發育遲緩,經濟總量較小,有競爭力的民營企業發展較慢,可吸納的就業能力較弱,當然,也反映出畢業生的市場意識淡薄,競爭意識不強等問題。
因此,針對就業形勢反映的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來把握:第一,加快西藏社會經濟跨越式發展,加大對中小企業、綠色環保企業、循環經濟型企業的政策扶持,放寬這些企業經營的手腳,進一步擴大西藏本地人才的吞吐量,給高校畢業生的職業選擇樹立信心和目標;第二,進行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矯正停滯在大學生心目中的傳統就業思想,打開就業思路和途徑,建立適合西藏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規范化模型。
二、建立大學生就業指導規范化模型
職業生涯規劃是指一個人對其一生中所承擔的職務或職業歷程的預期和計劃,說到底是一份人生的規劃。影響職業生涯規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個人素質、心理等主觀方面的問題,也有社會環境、機遇等客觀方面的問題。歸納如下:
第一,個人因素。個人因素是影響職業規劃選擇的內在因素,起著主要作用、決定作用。于個人因素而言,包括興趣、人格、能力、價值觀等方面。其中,興趣是保證職業穩定性和工作滿意度的重要因素,是事業成功的強大推動力,應當說,每個人的興趣各不相同,而每種興趣都有與之相適應的職業,因此在選擇職業時,應當盡量選擇興趣相投的職業更適合于人生規劃;而人格一般指人在性格、氣質、興趣、動機等方面表現出來的特性。能力是影響一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的生理條件、知識結構、職業技能和能力傾向,可以說,能力是直接影響職業生涯活動效率的關鍵因素,是工作任務能否順利完成的個性心理特征。而價值觀是一個人對人、對事表現出來的看法和選擇,正確的、良性的、積極的價值觀將有助于實現職業目標和方向,反之,不健康的、消極的價值觀將把你引入錯誤的職業路線。
第二,職業因素。職業因素是影響職業規劃的外在標準,或稱為“硬指標”,可以說,個人因素是一種主觀因素,是從個人角度出發選擇職業;而職業因素是一種客觀因素,是從職業角度要求個人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兩者相輔相成,結合起來正好映襯了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最重要的兩個方面。職業因素包括職業基礎知識、職業道德、專業技能知識、職業資格以及職業信息。其中,職業基礎知識屬于入門知識,也是對崗位的初步了解。職業道德是一切從業人員都要恪守不渝的行為規范,也是個人事業成功的必要條件。而專業知識技能具備一定難度的專業知識、復合知識與技能,也是具體劃分職業類別的具體標準。當然,某些特殊的行業除具備以上要求外,還需要具備特殊的資質和資格,例如注冊會計師、律師等特殊職業,這不僅是職業本身的要求,也是提升職業空間的要求,是大學生必須事先認識清楚和必做的準備工作。職業信息的要求是指對本職工作外相關職業、專業的發展情況、時代要求等新鮮信息,不斷提升自己的職業素質,滿足不斷變化的社會要求。
第三,環境因素。環境因素是影響就業的宏觀的、全局性的要素,是個人可以認識,但卻無法改變的外部因素,因此,必須清醒的認識環境因素,并且根據環境因素,不斷改變自身的不足與缺點,才能更適應環境因素對人才的需求。環境因素包括經濟環境、法制環境、就業市場、社會發展環境以及家庭環境,其中對高校畢業生影響最大的就是就業政策、就業市場和家庭環境。就業政策牽涉到畢業生的就業條件、就業機遇,是解決就業壓力的最有力保障,也是確定大批畢業生就業流向的關鍵指引。而就業市場則是提供就業崗位和求職環境的雙向市場,在這個市場中,我們不僅應當關心求職的專業、技能、素質等因素,更應當關心就業崗位的需求與導向,適時調整在校大學生的培養方式和目標,以更加適應市場的需求。家庭環境是影響子女興趣、性格、氣質、品德等各方面健康發展的重要環節,將直接影響其職業興趣、職業能力和職業前途的發展。因此,為保障少數民族學生盡快適應市場經濟雙向選擇的競爭壓力,同時保障西藏社會的整體穩定,有必要對西藏高校在校生進行家庭環境教育,確立愛國、愛家、感恩的價值觀。
三、結語
通過對西藏高校就業制度、就業現狀以及影響就業因素的調查研究,西藏高校就業制度的改革是成功的,為了進一步擴大西藏高校就業制度改革的優秀成果,有必要從兩個方面抓起:對內,狠抓大學生的自身素質建設,夯實專業知識和技能,提高畢業生的市場競爭力,樹立理性的、健康的就業觀和職業觀;對外,狠抓西藏地區經濟建設,培養和支持民營企業綠色、良性運行,擴大人才需求量。只要充分做好兩手準備,抓住西藏跨越式發展的大好機遇,轉變觀念,就能把西藏畢業生就業工作提上一個新的臺階。
本文為西藏自治區大學生實踐創新項目“西藏大學生就業指導的規范化”,項目編號MY201211.
參考文獻:
[1]胡建宏.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M].北京:中國宇航出版社,2007.
[2]西藏教育廳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編,西藏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M].西藏人民出版社,2010.
[3]張渤.寧焰.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M].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