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軍梅
摘 要:高中地理教學,應該從生活出發,多一些實踐的體驗;從情境出發,多一些經驗的激活;從方法出發,多一些創新的意識。教師必須舍棄喧囂與浮躁,必須保持覺醒,追求清新、高效、有溫度、有情義的地理課堂。
關鍵詞:生活;實踐;情境;激活;方法;創新
高中地理是一門沉甸甸的課程。“人口”“資源”“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隨意拖拽過來一個詞,都蘊涵著一些精神元素和科學元素。面對這門異常厚重的課程,專家在研究,在更高的層面上“眺望”;而不少一線教師,也在靜靜而有深度地思索、探索,沉潛于“真教育”“真地理”的實踐。沿著他們的教改足跡學習、思考、追問、記錄,以及與專家對話、與先行者神交,也許能夠打造出適合于自己,也惠及于學生的高效地理課堂。
一、從生活出發——多一些實踐的體驗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它具有兩個顯著的特點:第一,綜合性;第二,地域性。”單從地域性來說,地理學科就與人類密不可分。既然,“人地關系”是高中地理學科的主線,那么,從生活出發,和現實擁抱,就應該被大力提倡且行已成之。
例如,在魯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單元《自然災害與人類》的教學中,某教師在上課伊始,就拋出兩個問題:
(1)今年(2012年)夏季,在我國南方等一些地區發生了什么災害(洪水災害、洪澇災害)?
(2)這些洪災有哪些危害呢?(人員傷亡、經濟損失)
某教師在執教《巖石圈與地表形態》時,通過青藏高原上發現的海洋生物化石,臺灣海峽海底的古河道,黃河三角洲向海延伸,天涯海角等典型的地貌例子來引入新課。
上述例子都在我們的身旁,在我們現有的生活中“屢見不鮮”。在地理教學中,讓學生準確掌握人口、資源、環境和區域發展等問題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當師生把知識“還原”成活生生的具體實物,或者把所學所得運用于實際,印證于身邊,概括于現實,豈不是更加有趣,更有必要。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包括生活化的地理問題、生活化的地理案例、生活化的地理活動等。套用朱光潛的“本行之外下工夫”這個句式,這就是地理教學要“課堂之外找學問”的表現。
二、從情境出發——多一些經驗的激活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主動地建構活動,學習應與一定的情境相聯系。高效的地理課堂總是充盈著新穎有趣的情境,給學生一次次體悟,給學生以新的索引、新的理念、新的啟示與發現。毛姆曾說:“一打威士忌抵不過一個興趣。”恰當的情境正是點燃學生學習地理內在興趣的原動力。
可以利用學生認知結構上的矛盾創設情境。例如,在學習時區與日界線時,可以創設這樣的故事情境:“當一艘遠洋客輪自東向西經過日界線時,恰好有一對孿生姐妹降生于日界線兩側,結果是先出生的為妹妹,后出生的為姐姐。”這個問題一經拋出,如驚雷一炸,在學生心中制造了“漩渦般”的張力。學生迷惑、思索、討論、爭論,甚至有的學生認為教師說錯了。但經過進一步的探索,大家明白了:“原來這都是日界線惹的禍。”
創設情境的方式多種多樣,比如,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創設有趣的故事情境,創設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情境,創設多種感官參與的活動情境……有時只是一幅畫、一段寄語、一個形象的道具、一首耳熟能詳的古詩,就能喚醒學生、激勵學生、成就學生。法國詩人保爾·瓦雷里曾說:“夢想成真的最佳方式就是醒來。”課堂中的情境設置就是讓學生醒來的辦法之一,也是讓學生夢想成真的途徑之一。
三、從方法出發——多一些創新的意識
高中地理課堂,時間緊,任務重。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吃得“飽”,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方法和規律的點撥與總結,提升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正如培根所說:“關于方法的知識是世界上最寶貴的知識。”
就教師的講解而言,要做到“三講”“三不講”:即講重點、講難點、講疑點;一看就會的不講,經過自己討論已懂的不講,講了學生仍然糊涂的不講。“教育,30%是啟發,70%是等待。”在引導學生梳理高中地理知識時,自然地理也罷、人文地理也罷、區域地理也罷,或者這三者的聯系與融合也罷,均由學生自行安排處理,要求學生既要對所有知識點面面俱到,又要清晰地突出重點。
以“地球運動”中的“晨昏線”為例,可以通過圖片展示的方法,讓學生歸納總結出:利用晨昏線判斷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晝夜長短狀況、日出日落狀況、極晝極夜狀況的方法。圖像圖表技能是地理教學中最重要的技能培養任務,是地理學科素質教育的關鍵,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
另外,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整合熱點法、構建知識樹都是值得大膽一試的方法。只要能夠最大限度地點燃學生尋求知能之火、智慧之火,教師就該盡最大可能,讓學生在習得知識的同時,收獲方法、手段和智慧。
盡管高中地理教師有時處在一種比較尷尬和“落魄”的境地,但教師必須舍棄喧囂與浮躁,必須保持覺醒,追求清新、高效、有溫度、有情義的地理課堂,讓沉睡的生命變得生動飽滿,讓沉悶的課堂變得激情沸騰,讓干癟的自我變得豐滿厚重,力爭使學生學得有滋有味,力爭使學生的“枝枝葉葉”長得碧綠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