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珍
摘要:日益復雜的勞動力市場,對人才的要求愈來愈高。這樣的現實迫使所有高等院校,特別是學歷處于尷尬狀態的高職院校不得不抓緊人才培養問題。人才是高職院校今日與未來生存發展之根本,重視它,做好相應工作,高職院校才會有美好的前程;忽視它,敷衍行事,就有可能致高職院校于淘汰的境地。高瞻遠矚,未雨綢繆,高職院校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基于此,本文試從就業市場的角度論說高職院校應具有怎樣的人才培育觀。
關鍵詞:就業市場;高職生;人才;教育
近兩年來,許多城市出現這樣的矛盾現象:一邊急缺勞動力,一邊大量大學畢業生不能就業。究其原因較為復雜,但作為培養人才的各級各類高等院校更是難逃其責。因為,我們所有高校都承擔著為社會不同行業培養專門人才的任務。面對此種現象,我們不得不反思我們的學生為什么不能很快、很好地就業,我們的教育究竟出了什么問題?
雖然近些年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率逐年升高,但是就業缺乏穩定性。也就是說高職院校的學生在較長時間內不能在一個單位的工作崗位上充分展現其能力,反而在較短時間內失業。究其根本原因,在于高職院校還未完全形成統一而科學的人才培育觀。
高職教育應培養什么樣的人才,這個觀念主要是解決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問題。教育部對高職院校的評估標準要求我們必須使我們培養的人才符合制定的標準,最終達到與社會需要、學生需要以及國家規定相一致的目的,這是檢驗高職教育質量的主要標準。
眾所周知,當前的高職教育主要是為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一線行業培養高素質的應用性人才。在落實目標的過程中,大多數高職院校抓住“應用性”“技能性”等關鍵點,僅僅注重職業技術教育。這樣辦教育的結果使得高職教育缺乏長效的競爭力。其實,高職教育應既不等同于普通高等學校教育,也不等同于中專或技工教育,培育的人才應既要有社會所要求的高技能、強能力,更要有多方面的素養。換言之,我們既要培養一個職業技術人才,更要培養一個素質全面的合格公民。人才不能夠只是會做工的工匠,而是兼有完善品格修養與特長的人。
那么,如何實現這樣的人才觀呢?這就需要與之相適應、相協調的教育觀。在就業競爭日益激烈的當前時代,教育不應只注重傳授知識,而要對學生的素質、知識、能力進行綜合培養,這是時代對教育的必然要求。所以,在設立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規格時,要把握“知識、能力、素質”三維一體的協調發展。其中“能力”是核心,其以知識為依托,以素質為先導。當培養的目標明確以后,就要進行教學內容、教育手段、教學管理的改革,這樣才能為實現高質量的培養目標提供導向及保障。落實到具體的教學工作方面,高職院校的教師責任重大。高職院校的教師要明確這樣的教學觀,即“教什么”和“如何教”的問題,具體體現為以下幾點。
一、打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建立“素質為基礎,能力為本位”的高職育人新觀念
素質關乎一個人的一生,所以高職院校不能忽視學生的素質教育,要使素質教育貫穿于教育教學的每個環節。我們不僅要設立專門的素質教育課程,而且要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習慣,提升個人修養。在知識傳授上,把握一個原則:以應用為目的,必需、夠用為度,內容上選擇與專業相符合的實用性知識。教學組織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發揮學習的主體性,讓其在動腦、動口、動手的學習活動中,完成知識向能力逐漸轉化的過程。只要按照上述思路去組織教學,那么就能實現“高素質應用性人才”的目標。
二、打破僵化思維,創新培養模式,培育多樣化的高職人才
由于高職院校生源參差不齊,學生個體差異較大,所以要求所有學生都按一個模式、一個標準成才是非常不切實際的想法。另外,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是千差萬別,因而我們高職教師要堅信高職生“人人有才、人人可成材”,在提升素質的基礎上量體裁衣,根據學生個人實際和職業取向設計具體的培養方案,并鼓勵學生發展個性,最終就能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專長和特色。
三、加強校企合作,改進課程設計理念,最終培育適應社會的專業人才
為使高職培養的人才更具針對性,采用“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設計理念,是極其恰當又務實的做法。同時,學校在加強與企業的合作過程中,及時將企業的新技術、新信息、新工藝引入到教學中,調整和完善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使高職教育教學與職業環境、工作過程相符合,高職生就能提早形成職業適應性。隨著勞動力市場對用人崗位需求的變化,在進行專業理論與技能學習的同時,隨時調整知識結構,鍛煉學生的職業能力,避免學習和就業的盲目性。
四、始終貫穿科學的就業觀、擇業觀教育
據了解,現在許多高職生求職時缺乏對自己的清晰定位,既想追求好企業、高薪酬,但又缺乏足夠的信心;既想主動競爭謀取職業,但又擔心遭受挫折;既反對家庭的干涉,又無奈依賴父母。因此,在困惑、彷徨的心理狀態下,他們往往很難快速找到工作。因此,高職教育還要加強學生的職業理想與道德教育、就業政策教育、健康擇業的心理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能夠形成科學、正確的就業和擇業理念,明確今后的職業方向,規劃職業目標。
由此可見,高職教育要始終站在就業市場的高度,更新人才培養理念,創新培育模式,才能培育出更易適應復雜職場的人才,這是高職高職教育辦出特色,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周鵬程,《知識經濟時代職業教育發展》[J],《教學與管理》,2005(3)
2.樓一峰,《關于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高職教育發展的深入思考》[J],《職教論壇》
3.劉惠堅、《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當前高職教育發展的八大問題與對策》[J]《天津職業大學學報》
4.韓玉,《高就業率為何換不來高職教育的吸引力——以高職糧油專業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