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敦樂
如今,打造高效課堂在各科教學中都叫得很響。關于小學語文學科的高效課堂到底應該是什么樣呢?我淺談一下自己的體會。
所謂“高效課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發揮課堂教學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課堂40分鐘內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學任務,達成育人目標。在課堂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最完美地實現教育教學的三維目標整合,以求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我認為,我們平時所說的“輕負擔、高質量、向課堂教學要效益”,就是“高效課堂”教學理念的折射和反映。因此,創設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前提
從事教育工作二十余年,我認為學好語文,培養學習興趣是關鍵。在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許多學生背誦一篇課文需要重復讀好多遍。而看他們自己感興趣的故事或動畫片只需一遍,就能完整地復述。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差距呢?細細想來,是興趣在發揮作用。
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征,學生對所學知識一旦產生興趣,就會產生對知識的好奇與渴望,就想探究奧秘,主動探索。要想做個學生喜歡的教師,吸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師就要不斷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古人云:“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師只有不斷學習、不斷進取,不斷地吸收課內外知識,博覽群書,以淵博的知識武裝自己,才能在傳播知識的過程中做到得心應手,應用自如,才能深深地吸引學生。而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想和學生產生共鳴,就要“投其所好”“愛烏及烏”,對小學生感興趣的動畫片、新故事,甚至是小游戲,都要是“行家”。如觀看動畫頻道的《謊話大王歷險記》,你不僅感嘆作者故事中想象力的豐富,故事主角講話時所用的āáǎà對初學拼音頭痛的低年級學生來說,學拼音四聲的難題迎刃而解。只有把學生緊緊吸引到自己的周圍,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才能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二、學會自主學習,是打造高效課堂的條件
一節高效的語文課,效率高便在于學生自己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學習非常重要,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給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是打造高效課堂的條件,學生自主學習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傳統的教學理念是不少教師把自己當作傳授知識的主人,學生不具有自己支配學習時間的權利。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保證學生擁有自己支配課堂自主時間的權利,這是自主學習的關鍵所在。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有安靜地自讀自悟的機會,真正落實從學習過程中獲得知識的體驗,達到自得的效果。如《窮人》一課,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自學:“我們知道桑娜一家生活窮困,但她心地善良,讓我們一起走入課文,看看列夫·托爾斯夫是怎樣刻畫這個人物的,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認真體會課文哪些詞句表現桑娜的善良,讀完之后組內交流。”(學生或默讀或朗讀或勾畫)當學生以自己的學習方式讀完后,在小組內交流。有學生說:“我認為這一句最能表現桑娜的善良,我愿意為大家讀一讀。”然后動情地朗讀,大家各抒己見,把體會到的,感悟出來的拿出來共同賞析、分享成功的喜悅。這樣學生自主學習,教師真正成為了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語文課堂將會是活力四射的、高效的。
另外,語文課堂教學還要充分運用活動,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競賽和表演的活動方式,使語文課堂活潑有趣。針對小學生思維模式以形象思維為主,喜歡以眼、手、耳的活動為中心,言語、文字描述相輔助的特點,教師在活動過程中,要盡可能利用他們形象思維優勢,通過觀察、言語、描述等活潑生動、趣味性強的形式來表現事物,激發學生的參與愿望,使之樂于投身活動,從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三、引導探究性閱讀,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關鍵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在總目標中提出:要讓學生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語文課程標準》還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可見,閱讀教學必須扎實地堅持“以讀為本”的理念,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只有在讓學生自主閱讀過程中,自己閱讀探究中不斷提高。因此,教師在課堂中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多讀書,充分利用機會讓學生通過朗讀、默讀、復讀、分角色讀、賽讀等多種形式,以讀悟語,以讀悟情。
延伸教材內容的探究性閱讀可以拓寬學生的認知視野。除了緊扣課文的自主閱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查找課外相關資料閱讀。如學習了《倔強的小紅軍》后,課外找找有關長征的故事讀一讀;學習了《太陽》,可以課外搜集有關太陽的資料進行交流;學習了《詹天佑》,收集我國鐵路建設新成就方面的資料等等。教師還可以布置課外實踐性作業。如學習了朱自清的《春》后,讓學生留心觀察季節變化,寫一篇觀察日記。
探究性閱讀應該以學生興趣的激發為前提,才能保證學生持久的探究欲望。新教材為我們提供了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的舞臺,我們一定要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結合學生實際,遷移和落實好新的學習方式,創造性地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同時,語文學習只有壓縮學習教材課文的時間,增添課堂閱讀時間,學生的語文素養才能提高。因此,每節課留出一定時間讓學生多參與閱讀實踐。以課文閱讀主題為引導,介紹相關主題的閱讀材料,引導學生參與閱讀實踐,親身經歷閱讀探究過程,從而有效地實現知識的主動建構,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打下堅實的基礎。只有實現了語文課堂大量地、自主地閱讀,語文課堂才真正地實現了高效。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