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麗娜
【內(nèi)容摘要】文言文課堂教學始終存在著一個難點,那就是如何讓它變得生動起來。如果課堂上不講字詞句的意思,那么課就顯得沒有夯實基礎,如果只講字詞句,課堂又顯得過于沉悶。那么到底該怎樣做才能讓自己的文言文教學既注重基礎又可以變得生動呢?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 基礎知識 生動性
疏通課文與賞析課文之間的矛盾在課堂學中顯得尤為突出。如果花大量時間來解決字詞問題那么課堂必然沉悶如一潭死水,而如果一味的賞析課文又成了繡花枕頭,好看不中用。兩者兼顧則疲于奔命,匆匆忙忙一節(jié)課啥也學不好,既要夯實基礎又要有所創(chuàng)新,怎么辦?
新《課標》對中學階段文言文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和評價要求:“誦讀古代詩文,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應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閱讀淺顯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背誦優(yōu)秀詩文80篇?!薄霸u價學生閱讀古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疾焖麄兡芊駪{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詞大意,而不應考察詞法和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边@應該是我們在文言文教學中既重基礎又能有創(chuàng)新的一把標尺。
學習文言文,首先要引導學生能讀懂原文,能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原文,翻譯文章能做到“信”“達”“雅”,即既要忠實于原文,又要語句通順,更進一步的要求是還要有文采。接著要引導學生對課文中的重要文言現(xiàn)象進行梳理,對重要實詞的古今詞義進行比較,對詞類活用的現(xiàn)象加以歸納,對一詞多義現(xiàn)象加以歸總,對常用實詞的意義、常用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加以識記,把握文言文中一些特殊的句式,尤其是常用實詞的意義。通過學習文言文,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加強誦讀教學,要引導學生在誦讀中理解課文,在誦讀中鑒賞,在誦讀中感悟,進而能熟讀成誦。在教學中,教師要發(fā)揮主導作用,進行必要的啟發(fā)、引導、點撥,讓學生盡量可以自主閱讀、學習,讓學生去理解把握文章的主題或中心意思,體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把握文言文的寫作特點和語言特色。課文后設計的“探究·練習”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可以獨立完成。
就一節(jié)文言文課堂而言,我認為最主要的是要解放思想——“把理解字詞的任務全部下放給學生”,但不是全部甩給學生。這樣才能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否則學生負擔重了學習興趣就沒有了,畢竟學生學習文言文不是沖著那幾個化石性的詞語來的。因此筆者有這樣一個設想:①在講解每篇文言文時,讓學生拿出文言文翻譯書,自己去理解文章大意,學生的主要任務是比較分析梳理和歸納重點字詞句式;②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抓住重點字詞句式,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賞讀課文,品味文言文的語言凝練又富有表現(xiàn)力的妙處;③可以嘗試多媒體教學,把重要的東西列到上面,讓學生進行互相的交流與探討;④還可以試著用網(wǎng)絡進行教學,讓學生自己去搜集課堂上可用的東西,帶動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掌握新型的學習技術和學習思路;⑤教師感到自己能力不足時,也可以請其他同學科的老師來互相交流與探討。以此來豐富自己的知識,打開課堂教學的思路。
字詞處理可采用:簡單字詞由學生自己單獨處理,可以讓他們先泛讀課文,然后借助課后注釋盡可能通譯課文,如果有不理解的可以和同學相互討論,實在不行可以舉手提問,一般情況下簡單的字詞就可以解決了;通過以上途徑還解決不了,教師也不要忙于告訴他們答案,留在課堂上解決,因為學生手邊有許多參考書,甚至連教師用的參考書他們都有,完全可以把稍難一點的字詞句解決掉。因為相對來講字詞句屬于比較簡單的教學,學生學習主要依靠記憶,同時通過查資料也可以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如不放心學生的學習情況,可單獨上一節(jié)字詞整理課,重點字詞不多的就和別的課合起來一起上,每次都以一個知識點為重點,如:賓語前置、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等等。把學過的東西聯(lián)系起來一起學習,也算是一種學法上的指導吧。筆者曾嘗試過學生比較喜歡這樣上;在課堂上,我們教師就可以抓住一些重點詞句來賞析課文,而這些重點詞句的分析就可以“扮靚”我們的文言文課堂了。如:《論語》六則中第一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曰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南懷瑾先生在《論語別裁》中分析到:“學而時習之”一句,不應翻譯成“學習之后不斷復習”。正確翻譯應該是“學”和“習”在中國古代是兩個詞?!皩W”指的是學習抽象的知識,“習”指的將知識轉(zhuǎn)化成能力的實踐?!皩W而時習之”的意思是“學習知識之后,不斷的加以實踐”,如果我們的教師能在課上如此分析的話,在重點字詞的教學上就可以先使學生眼前一亮。
新課標有三個維度: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所以要讓學生愛上文言文,教師在教學時想方設法開拓三維空間??梢試L試:先讓學生泛讀,借助工具書和注釋初步理解課文,并把自己認為難的地方標注出來,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開火車,每個學生講一句,做到大致疏通文章,最后針對學生的難點字字落實、個個到位,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把課文譯出神采來!讓他們的翻譯可以做到“信”“達”“雅”。講完后,追問學生最喜歡哪一句,學生討論后教師再適時做些補充,然后指導學生朗讀,必要時要進行范讀,引導學生讀出精神來。學生對文言文課堂都很感興趣,也比串講花的時間要短一些。
關于課文內(nèi)容的賞析:①分析字詞的時間要盡可能的短,分析課文的時間要盡可能的長。因為只有足夠的時間才能讓學生完全投入到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上。這樣才能賞析的出彩。②賞析內(nèi)容時要盡量少用多媒體,避免打亂思路,割裂整體的賞析美的氛圍。③文章盡量要讀,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寫感受和賞析。學生一開始把握的東西可能比較膚淺,但再經(jīng)過品讀、感悟和教師引導,就可以深層次的來品味文章語言的妙處了。④把握《課標》理念,踐行“綜合實踐”理念。例如講《兩小兒辯日》時,面對孔子都不能解決的問題我們可以進行綜合化設計:首先讓學生明白研究課題,其次再激發(fā)學生來思考交流研究方法,再次要求他們寫出問題答案,最后師生進行課堂交流,這個課題具有綜合性,這主要體現(xiàn)在它具有多維性:一是孔子答不出兩小兒提出的問題,表明他科技知識的貧乏,這也是中國古代文人的一大缺憾;二是史載孔子面對兩小兒的嘲笑時,沒有不懂裝懂,而是勇敢的承認,這是一種學術誠實的表現(xiàn),這是部分學生和文人所缺乏的;三是要決這個問題,僅僅依靠語文知識是不夠的,教師可以提醒學生向他們的地理老師請教;四是課堂討論和課堂交流可以實現(xiàn)資源共享,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流能力;五是積極撰寫學習感悟,可以培養(yǎng)學生來源于生活的創(chuàng)作意識和清楚實用的寫文章的風格。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綺麗奪目,文言文則是其中最璀璨的那顆明珠。所以無論時代如何飛速發(fā)展,我們所有人都不能失去我們自古以來的傳統(tǒng)文化基因。所以我們老師有責任讓我們的文言文課堂“靚”起來,讓學生深深喜愛我們的民族文化,藝術瑰寶,讓學生愛上文言文!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qū)房村鎮(zhèn)中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