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興福
一個班的后進生對整個班集體而言,人數不多,但卻是教師工作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他們在班級中處于一種被動地位,優等生不樂意和他們在一起,而他們又融不進集體中。作為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應及時發現他們身上的亮點,幫助后進生克服自卑心理。
每次接手新的班級,班里總有那么幾個令人十分頭痛的同學。他們紀律意識淡薄,上課無精打采,下課追逐打鬧,甚至還會有臟話冒出,家庭作業要么一片空白,要么就是亂寫一氣,對于教師苦口婆心的教育,他們虛心承認錯誤,但就是堅決不改。他們就是我們所說的后進生,后進生的轉化是個老話題了,但確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一項重要工作。那么如何針對這些后進生進行因材施教、科學轉化呢?通過與部分后進生的交流,我發現他們并不是不想提高,只是有時經過自己的一番努力后收效甚微,從而失去了信心。針對這一發現,一有時間我就思考對策,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于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在后進生的培養中,我主要采用了“轉化五部曲”,讓后進生不斷地挑戰自我、戰勝自我,實現后進生質的轉變。
一、正確分類,有的放矢
要想實現對后進生的成功轉化,首要任務就是弄清楚他們之所以“后進”的原因,對他們合理分類。后進生可分為好多類,有基礎差但有上進心的,也有基礎差且不思進取的,更有基礎不錯,但無心向學者,還有固執、任性、難以聽從教化者。就人的發展而言,有其復雜性、多面性、獨特性。只有真正找到了他們后進的根源所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因此,我專門建立了《后進生轉化檔案》,每一名后進生屬于何種類型,深入分析他之所以后進的原因所在,并多措并舉,制定屬于他自己的“轉化套餐“。這就為后進生的轉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讓愛與尊重走進學生內心,激發學生自我學習的內部動力
在我所接觸的后進生中,有一個普遍的問題就是缺乏上進心,如果他們自己拒絕上進,那么我付出再多的努力都無濟于事。他們之所以會毫無上進心,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教師、同學們對他們的“忽視“,愛是后進生轉化的催化劑,我們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愛與尊重,對這些后進生來說更是如此,同時還要讓他們明白,愛與尊重是相互的,要想得到別人的愛與尊重,首先要學會尊重他人,以此來增強他們的責任心和紀律意識,形成積極的自我學習內部動力。
三、降低期望值,讓他們采摘屬于自己的“蘋果”
有理論闡明每個人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水平不盡相同,因此,我適當降低對他們的期望值,給每個后進生都制定了屬于自己的目標。課堂上,對他們特別關注,把簡單的題目留給他們,讓他們采摘自己跳一跳可以摘到的“蘋果”,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我們降低了期望值,克服了先入為主的思想,才能夠心平氣和地幫助其制定切合實際的奮斗目標,讓他們也能體會成功的喜悅。要給他們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并樹立信心,進而變苦學為樂學,變被動學習為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發揮自身優勢,努力追求上進。
四、取長補短,以優帶困
對后進生的轉化工作,要學會“借力”,充分發揮班內學優生的模范帶動作用。我讓班內的學優生與后進生結對子,每個后進生都安排了一名學優生進行幫扶,學優生不但在學習上幫助后進生,在紀律上也起到了時刻監督提醒的作用。同時也讓后進生體會到了班級大家庭的溫暖。這樣,不僅使后進生得到了轉變,學優生也得到了進一步提高,而且班內形成了互幫互助的良好學習氛圍。
五、堅持不懈,因材施教
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人才的培養特別是后進生的培養需要經歷一個漫長、艱辛的過程,絕不能急于求成,更不可半途而廢,因為學習意識、學習習慣、學習行為、學習方法的養成都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作為教育者,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很多時候不是學生不夠聰明,而是教育方法不到位。在后進生的轉化過程中,要注意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為此,作為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有耐心。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后進生的轉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轉化初期效果可能不顯著,但教師不要急于求成,要給學生一個適應期,這就需要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不可半途而廢。
2.處理問題要有針對性。對于不同個性的后進生要制定不同的轉化措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只有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一位名人曾說過:所有的學生,只要教師給點陽光他就會燦爛起來。要獲得理想的情感效應,教師還必須徹底摒棄偏見,客觀、公平、公正,不偏袒,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要用自己對事業的愛,對自己所教學科的愛去喚醒后進生冷落已久的對學習的激情。
總之,每個學生都是可愛的小精靈,教師在“后進生”轉化工作中,除了需要對學生傾注更多的愛心和耐心,更多的真誠和寬容,還特別需要我們教育者思考的恐怕是我們的方法是否正確。一個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的教師,有責任不讓每一位學生掉隊,讓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并全面發展自己。只有這樣,他們才會更上一層樓,人生方可贏得精彩!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