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年姣
摘 要:思想政治工作是國有企業發展改革的重要生命線,不斷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理念、機制、方法,對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國有企業 思想政治工作 創新
在國有企業成立、發展、改革的歷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發揮了重要的推動、凝聚作用。新時期,如何進一步激發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活力,是諸多國有企業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創新思想政治工作對推動國有企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創新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能為企業改革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動力。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創新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可幫助員工有效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有效筑牢企業內部反腐、防腐的大堤,有效激發員工工作熱情。
2、創新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構建和諧企業。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國有企業如何構建和諧企業,成為很多企業需要解決的問題。創新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為破解這一問題提供了新的途徑。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可有效引導員工“干一行,精一行,愛一行”,以企業為家,共同為企業發展努力奮斗。
3、創新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發揮國有企業的政治優勢。國有企業的政治優勢主要有:黨的組織優勢、制度優勢、政策優勢等,集中表現為:堅持黨的政治領導并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人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載體,創新思想政治工作能有效地提高人、凝聚人,最大限度地發揮員工的工作創造性和主動性,從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創新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能有效地將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轉化為企業的領導力,將黨的理想信念轉化為企業的凝聚力,將黨的方針政策轉化為企業的發展力,將黨的嚴明紀律轉化為企業的執行力。
二、新時期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問題
1、思想政治工作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弱化。新時期,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弱化現象主要表現在:一是思想政治工作隊伍老化,不少企業重視經營隊伍建設,忽略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思想政治工作者多是年齡偏大,活力不夠。二是思想上重視不夠。很多企業高度重視生產經營硬指標,對思想政治工作則是“說起來很重要,做起來可以次要,忙起來可以不要”,這種現象在企業普遍存在。
2、思想政治工作內容較陳舊。在各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很多企業都充滿老話、假話、空話、套話,內容脫離生產、生活,千篇一律、空洞乏味,沒有新意。
3、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陳舊。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方法是直接的、面對面的教育,主要表現為開會教育,表現在“你在上面說,我在下面聽”,這種教育容易引起員工疲軟,產生逆反心理。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員工對信息的接受是完全自覺的、多渠道的、多媒體的,傳統的單向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方法已經過時、失靈。
三、創新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徑
1、理念創新。一是創新黨在國有企業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的方式,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做思想政治工作,將黨的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的作用。將黨的先進性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帶動企業全體員工提升思想政治素質。二是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教育理念,在實際教育活動中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鼓舞人、服務人。認真研究新時期員工思想情況,準確把握員工心理,對員工思想發展有科學的認識和把握,并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貫徹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每一個環節,使員工樂于接受各種思想政治教育。三是借重企業文化做好各項思想政治工作。企業文化的核心是企業精神,優秀的企業精神能在員工中產生巨大的無形力量,能有效推動思想政治工作,放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填補思想政治工作在日常工作中的空白,豐富其內容,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務實、生動。
2、機制創新。一是創新領導機制。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工團齊抓共管,職能部門分工協作,面向生產經營、覆蓋全體員工的領導機制,即兼顧國有企業傳統特點,又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二是創新激勵機制。在堅持人本主義原則、公平原則、競爭原則、效率原則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激勵機制,將物質鼓勵和精神激勵密切結合起來,滿足最廣大員工的多樣性、發展性需求,如國外學習機會、住房問題等。三是創新保障機制。將思想政治工作擺在重要位置,為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提高堅實的人力、財力、物力、制度保障。四是創新監督機制。進一步健全監督制度,加強監督力度,拓寬監督渠道,增強監督效果。
3、方法創新。一是加強調查研究,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預見性。調查研究是決策者的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新時期,員工思想發生著豐富而復雜的變化,不深入調查就難以準確把握其思想動態,思想政治工作就會流于形式,難見效果。二是政務公開,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透明性。對某些重大決策,涉及廣大員工切身利益的事情,要及時公開,確保員工知情權,參與權。三是樹立榜樣,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帶動性。在選擇典型時,要慎重、嚴肅,確保典型具有時代性和先進性,能夠經得住時代和人民的長期考驗。如王進喜、時傳祥、徐虎、李素麗等人。在宣傳時,要科學宣傳,確保典型人物樸實、可學、可信。減少空洞說教,摒棄傳統的“高大全”模式,注重多層次展示典型人物,將其優、缺點都要體現出來,做到有血有肉、親切可信。
參考文獻:
[1]李娟.思想政治工作創新[M].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04.
[2]畢德.思想政治工作新課題與創新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2.
[3]趙寧.國企思想政治工作創新談[J],特區實踐與理論,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