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吉凱
摘要:挫折心理是小學生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消極的心理狀態,嚴重的挫折心理對小學生的的人格和品質等方面都有較大的影響。伴隨著學生的挫折心理會產生一些消極的行為和表現,小學生的挫折心理產生的原因主要有自身學習、自我評價、人際關系、意外刺激、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因此,解決學生的挫折心理,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關鍵詞:小學生;挫折心理;成因;表現;對策
一、小學生的挫折心理
挫折心理特指心理學上所說的挫折,指的是人們為實現預定目標采取的行動受到阻礙而不能克服,所產生的一種緊張心理和情緒反應,它是一種消極的心理狀態。近年來,一種旨在提高孩子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已在發達國家興起,這種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孩子一種內在的自信和樂觀。正因為這樣,小學生心理承受力的培養,應該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應該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從現在就抓起。
二、小學生挫折心理的表現
一般來說,小學生挫折心理的表現是多方面的,本人就自己的教學中常見的行為和現象提出來予以探討。
1.攻擊報復性行為。受各種媒體、家庭和社會環境的影響,現在的小學生好勝心強,自我控制能力又比較弱,受到挫折以后很容易引起攻擊性行為。例如有學生受到教師批評教育后,對教師不敢表現出不滿,他將會把怨氣發泄到女同學或者是小同學的身上,還有甚者偷偷地干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事,如廁所墻壁上亂寫亂畫、破壞公物等。
2.自由散漫性行為。小學生如果一旦受到受挫,那么他的心理上就會受到相當大的傷害,這時就產生了消極心理,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對教師的批評指責無所謂,故意發生不按時到校、偷偷缺課、逃課的情況。
3.躲避性行為。有相當一部分的小學生都對自己在學習中的困難預計不足,尤其是家長的期望值比較高,孩子在學習中,如果不能實現預期,不能很好地辯證看待挫折,馬上就產生恐懼感和焦慮感。隨之,懷疑自己的智力和能力,為什么別人能行,我卻不行,我為什么不如人家等等。性格外向的學生會變得少言寡語,不愿意和別人交流接觸;而性格內向的學生會變得更加失去學習信心,思想上消極悲觀,放棄自己的學習目標甚至生活追求,躲避現實。
4.偏執性行為。在我們教育教學的一線,經常碰到這種情況,教師經常批評的一些學生,都知道自己的一些行為時不對的,但卻不愿意改正,如果教師采用懲罰手段,進行批評教育,反而達不到教育的目的,相反會使他們更加偏執、固執,堅持不當行為。
5.失去理智、情緒失常行為。挫折常常使一部分小學生產生一種壓抑感,恐懼感以及焦躁不安,失去理智,導致情緒失常,產生敏感多疑等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尤其在小學生中表現突出的給自己找理由解脫、說謊等。如一小學生上學遲到了,會怪媽媽沒有叫他,或鬧鐘沒有響,路上堵車等理由來給自己解拖。
三、學生挫折心理的成因
1.激烈的學習競爭環境。我們都知道學習是學生的首要任務,小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理想和學習期望,一旦達不到學習目標或者是和目標有距離,就立即懷疑自己,自己對自己產生不滿,而導致心理上的挫折。尤其是在現在,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情迫切,一心要讓自己的孩子能取得好的成績。而當學生的學習成績達不到自己的期望值時,往往會遭遇不公平對待、嚴厲訓斥,使這些學生處于一種焦躁不安的狀態。通過調查,我發現:受到挫折的小學生中有57.3%是因為學習上受到挫折、學習成績達不到教師和家長預定目標而引發的;其次,課堂、課后作業過多,不能按時完成;學習成績差,造成過重心理壓力;無機會顯示自己的才能,這些也是造成小學生挫折心理的主要原因。
2.不被重視、正視的“主體地位”。我們都知道現在的小學生有“早熟”的現象,想獨立、想自由的思想意識日益劇增。隨著精神生活空間不斷擴大,看待社會也有了自己的獨特見解。孩子盼望想與成人建立一種平等的關系,還想得到家長和教師的支持認可。但是到了學校里邊,教師卻是高高在上,一般是不會尊重學生的意見和行動;到了家里邊,父母又寵著慣著“心肝寶貝”,無視孩子的獨立自主意識。在學校和家庭的這種環境中,學生會因為被別人忽視而產生心理挫折。
3.在處理人際關系方面。小學生年齡比較小,幼稚天真,他們和別人相處,會出現一些人際關系的問題,遭受心理挫折。在我們學校曾經就發上過這樣一件事:五年級幾位喜愛打籃球的學生自發組成了五年級籃球班隊。在暑假,有一次他們到學校打球,其中的一個學生沒有通知到,他知道這件事后,認為其他人瞧不起他,陷入苦悶之中。
4.意外刺激方面。意外刺激可以說是始料不及,這些刺激直接影響學生的情緒,如父母離異、親人傷亡、或家庭中發生重大事故等,這樣會使學生受到直接影響,產生消極心理。意外事件一旦發生,就會讓學生受到影響,引起挫折。
5.優勝心理方面。小學生大多都有好勝的心理特點,其次小學生中獨生子女占絕大多數。嬌生慣養決定了他們比一般孩子更具消極、懶惰、缺乏責任感的性格特征,這些因素都決定了他們容易產生挫折心理。
總之,本人通過調查和研究,并且結合自己的學生實際進行了綜合的整理分析,小學生的挫折心理的產生原因就是從上面幾個方面來找,能找出小學生心理挫折的成因,就可以尋求更有效的對小學生的教育對策。當然,由于個體心理存在內隱性,本文僅用調查、訪談、文獻這些單一的方法進行研究,很難掌握小學生的心理問題。因此,這對于我們從事教育的工作者來說,針對挫折心理的表現和成因,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還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孤草,《逆境心理學》,.大眾文藝出版社
2.王少濱、茹光波,《如何培養學生的抗挫能力》.江西電力職工大學學報
3.賈相忠、華明艷,《小學生心理挫折教育研究》
4.宋輝,《談小學生心理挫折教育》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