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剛
自古以來嚴師出高徒就是人們的教育準則,強調了教學過程的嚴肅性,但是據現代的教育理論來看,那是對學生的不尊重,甚至是對學生人權的侵害,嚴重違反了學生對于知識學習的基本規律,是一種不科學的教育理念。所以現代教育改革就提出教育要以素質教育為目標,實現快樂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在愉快的情感中積極地學習知識。
一、化學實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的主要內容,也是化學知識的來源,所以在化學教學中,應該以化學實驗為重點,借助于化學實驗使學生學習化學知識,就能使學生擁有較高的學習興趣,而學習興趣是保證學生能夠積極學習化學知識的根本,假如沒有興趣,學生就是去了學習的動力,學習效果也就肯定會較低。據實際經驗可知,許多學生成績較差,不是因為他頭腦遲鈍,而是因為缺乏學習的興趣,因為沒有興趣,而不愿意學習,所以成績就會較差。知道了這一原因,所以在化學教學中利用化學實驗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通過實驗所得出的知識,學生理解得會更加深刻。
二、課堂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
化學教學中有很多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因為化學實際上就是從生活中而來的,它是對一些生活中的現象進行的科學解釋。所以在教學中常常引入現實生活的實際例子,讓學生通過研究生活常識來學習化學知識,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應用課本知識解決生活難題的能力。例如,多媒體播放一段關于三鹿假牛奶毒害兒童的視頻,激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他們會不由自主地想要知道為什么牛奶會毒害兒童,進而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一契機,讓學生自己去探尋其中的原因。然后就會通過查資料,或者其他途徑,了解三聚氰胺的性質以及對人體的危害。又如,教師教學在學習工業酒精時,可以先為學生讀一篇不法分子制造假酒使人中毒的報道,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引用工業酒精勾兌的假酒會使人中毒,然后分析原因,引入工業酒精中含有少量的甲醇的知識點。
三、課堂上多設問,讓每個學生動起來,主動獲取知識
巧妙地設問能使學生涌起強烈的好奇心,進而產生探索知識的欲望。通過這種方式,就能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有了積極性,就會使學習的效率成倍提升。化學教學的最好效果,就是通過教師設計的問題,不但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問題的探索中來,而且還能使每一名學生都愿意主動地加入到學習過程中,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索,得出問題的答案,在這一過程中,就會培養學生的探索性、研究性、自主學習性。最好是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加入到探討中來讓大家在一種輕松愉快、而又充滿趣味的教學氛圍中,主動地探索化學知識的奧秘,在知識的海洋中徜徉。例如,在一次教學時,我左手拿著一塊鋁片,右手用燒杯端著一些鹽酸,直接走到講堂上,學生問我手里拿的東西,我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問學生:“如果我把這個鋁片放到鹽酸里面,你們猜一猜,會發生什么現象?”大家都搖搖頭,表示不知道,這時我就說,“學生要想知道結果,你們就自己動手試一試吧!“而后大家用我事先準備好的其他器材,分組后開始做起了實驗,并且還主動地把實驗所發生的現象,進行了記錄,很快得出了鋁片與鹽酸反應是放熱的這一化學現象。
四、讓課堂氛圍活起來
“聽好的教師上課,是一種精神上、視覺上的享受。”這是一名學生的心里話,從這位學生的話可以看出,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好的教師往往都具有優秀的表演才能,有出眾的語言表達能力,有較好的幽默感,有豐富的專業技術知識,有良好的親和力。有了這幾點,教師就能夠使整個課堂氛圍活起來。教學的過程就不再是痛苦的煎熬,而變成了一種藝術享受。這樣的教師能夠化腐朽為神奇,化復雜為簡單,化枯燥為有趣。所以作為一名化學教師,要不斷地學習業務知識,還要學習一些語言表達方法,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盡量使自己的語言詼諧、幽默,能把枯燥的化學知識,變得有趣,使學生愿意聽,愿意在教師的帶領下,理解、記憶復雜的化學知識。
五、掌握知識要循序漸進,培養學生探索能力
人學習知識的進程都是要循序漸進的,這是人學習知識必須要遵循的基本規律,違反了這一規律,不但不會使學習效率提高,而且還會適得其反,起到相反的結果。學生學習化學知識也是一樣,隨著學習時間的加長,學習難度的增加,學生肯定會逐漸喪失學習的興趣,這時教師就要采取分散難點、知識點小結、集中過關檢查等方式讓學生逐漸掌握知識,而不要一下子教很多知識,使學生很難在就有限的時間內,記住繁多的知識。采取漸進的方式,便于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便于教師及時進行幫助解決,讓學生能在全面掌握知識后,繼續以濃厚的興趣、強烈的求知欲和積極的探索精神,進行下一階段的學習。
六、及時歸納知識點,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化學知識點比較多,而且有點零碎,所以很難把這么多的知識點一下記清楚,為了幫助學生記住這些零散的知識,教師就應該及時的幫助學生進行歸納總結,這樣所學的知識就會分類清楚,異同彰顯,學生好記、好理解,理解也更加深刻,記憶也更加牢固。教學過程并不能單純的追求教學進度,應該再考慮到學生情況的基礎上,再考慮教學進度。所以在每一章學完后,教師都要把所學知識用表格的形式進行總結,有相似點的或者有相反關系的知識點放到一起進行對比,寫出異同點,使學生感到一目了然,很快就能把所學知識有一個系統的了解,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程度。
總而言之,化學作為高中階段非常重要的學習科目,隨著它對人們生活的巨大影響和改變,已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這從高考中化學所占的分數來看,就可以知道化學已經成為高中生必須要掌握的一門基礎知識。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讓他們自主學習,自主探討。但又要恰當地給予引導,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認識,培養他們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積極地探索精神,使學生成為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責編 張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