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進結
摘要:新課改在高中階段對高中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體育學科是高中課程的一門基礎學科,也是要求學生必修的一門學科,但長期以來因為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體育學科往往被學生所輕視,學校也往往因為升學壓力,在高考指揮棒的影響下,片面追求學生文化成績的提升,而忽視了學生其他方面的提高,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在走進大學、走上社會以后除了學習什么都不會,尤其是很多人的體質呈明顯下降趨勢,這說明素質教育要求下的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是非常正確和科學的。
關鍵詞:新課改;體育課堂;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受到重視。所謂素質教育是指根據社會和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以全面提升學生的各項素質為目標,以學生為中心,開發學生的各項潛能,注重學生人格健全發展和全面提升為特征的現代教育。
素質教育的提出,與當前我國社會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信息時代的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對于人才的需求標準要求更高,高分低能的學生已經不適應當前社會的需要了。據此,在國家教委頒布的《關于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中著重說明了素質教育的內涵,即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據《教育法》規定的國家教育方針,著眼于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
隨著新課改在高中階段的全面開展,對高中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體育學科是高中課程的一門基礎學科,也是要求學生必修的一門學科,但長期以來因為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體育學科往往被學生所輕視,學校也往往因為升學壓力,在高考指揮棒的影響下,片面追求學生文化成績的提升,而忽視了學生其他方面的提高,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在走進大學、走上社會以后除了學習什么都不會,尤其是很多人的體質呈明顯下降趨勢,這說明素質教育要求下的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是非常正確和科學的。那么,在當前的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落實素質教育呢?
一、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素質
新課改下,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是主導,這是對新時期教師在課堂教學角色的全新定位。很多教師都認為既然是學生是主體,那對于教師的要求就降低了,這樣的認識是不正確的,新課改下教師是知識的傳遞者,是素質教育的實施者,其工作不僅僅需要傳遞相關的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還需要引導學生全面發展,提升綜合素質。這就意味著教師一方面要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用過硬的專業功底使學生信服。其次,教師要樹立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認清自身使命,熱愛教育事業,并積極投身于教育事業;最后,在豐富專業技能的基礎上,要多學習、了解新課改的新要求,通過各種途徑提升自身水平,特別是要多研究學生、關注學生,盡量使自己的工作準備充分,這樣才能為全面落實素質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把德育工作貫穿體育教學的始終
自古以來,我國的教育工作者就承擔著傳道、授業、解惑的使命,這一使命的內涵不僅僅是向學生傳遞相關的知識,更主要的是使學生的道德品質能夠得到提升。就我國社會發展的現狀來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的發展使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顯著的提升,但與之相關的精神文明發展水平還有很大的欠缺,究其原因就是在學校教育中重知識而忽視德育建設的結果。因此,德育工作在體育教學中非常重要。
在體育課堂上開展德育工作可以從下面幾方面著手:(1)在體育課、活動課上規范學生行為,強調紀律觀念,培養學生遵紀守法、協調行動的良好作風;(2)在體育活動中,多安排集體活動,讓學生清楚個體在集體中的地位,培養學生集體主義觀念;(3)在一些體育項目中,如長跑,培養學生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
三、在教學中激發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
教師要認真了解和研究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時間和空間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接受能力、個性差異、隱性適度地分層教學,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教師要根據教材情況,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選擇“發現式”“問題式”等新穎多變的教學方法和形式,讓學生動起腦筋,邊想邊練。教材內容有相對枯燥和相對趣味之分,在教學相對枯燥內容時,教師運用教法要力求新穎,使學生的情緒不斷變化,在學習中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學生不再苦學,而是“樂”學。如耐久跑是體育課中比較難教的內容。學生感到枯燥、艱苦、不愿學。在教學時,教師在前幾次課采用與球類活動相結合的教法,讓學生在跑動中左右手運籃球,或跑動中運帶足球8分鐘和12分鐘跑。最后采用目標教學法讓學生自己制定努力目標,教師根據學生的目標,分成幾個組進行相互競爭,相互鼓勵。這樣的學習學生興趣高,學習效果好。
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科技的競爭,人才的競爭,這就對學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牢記自身使命,緊跟時代要求,培養出更多合格的人才。
【責編 張景賢】